-
那一回,蘇轍在北京過年
公元1090年正月,蘇東坡的弟弟蘇轍在北京度過了新春佳節(jié)。
2024-02-15
-
龍年說“龍典”
按照《說文解字》的解釋:“龍,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
2024-02-12
-
《紅樓夢》里看春節(jié)
《紅樓夢》中多次提到過年,專寫過年的回目就有第五十三回和第五十四回,前者是“離年日近,治辦年事”,后者是“剛將年事忙過”。
2024-02-12
-
看古代筆記,摸準龍王爺?shù)摹捌狻?/a>
雖然都是龍的傳人,但一說起龍,腦海中難免浮現(xiàn)出的是那個頭角崢嶸、張牙舞爪的形象。
2024-02-09
-
龍王原來不是“龍”
“憂稼能誰憐及汝,回蘇即我未殊伊。
2024-02-09
-
古人如何想象“龍”?
“蛟龍潛匿隱滄波,且與蝦蟆作混和。
2024-02-09
-
龍年說龍
“兔年”尾短,“龍年”將至,自然要說說龍了。
2024-02-09
-
江南見龍錄
龍年說龍。
2024-02-09
-
“龍行龘龘”背后的漢字史
前段時間,中央電視臺公布了2024年“春晚”的主題——“龍行龘龘,欣欣家國”。
2024-02-09
-
王安石的“名聲”
汴梁彩云月,打光照我還。
2024-02-08
-
李木馬:由顧炎武想到的三句名言
幼時,當教師的母親教我識字,我知曉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和“顧炎武”這個名字。
2024-02-07
-
陳大康:瞌睡蟲與四大天王
持國、多聞、增長與廣目并稱“四大天王”,將他們與瞌睡蟲并列為題,既是因為其間有一定聯(lián)系,同時都有些描寫使人產生疑惑。
2024-02-07
-
人生之喻:古代詩歌中的飛蓬
“飛蓬”是中國最常見的植物之一,主要分布于東北、西北、西南等區(qū)域,極為普通,既無牡丹的國色天香,也無梅花的冷艷清絕,但卻深受古代詩人的喜愛,很早就進入文人的視野,成為一個重要的詩歌意象,其發(fā)展過程和背后緣由值得考察。
2024-02-07
-
對聯(lián)的趣味
說起“對聯(lián)”,現(xiàn)代人第一時間想到的往往是春聯(lián)、楹聯(lián)乃至挽聯(lián)。
2024-02-06
-
《養(yǎng)正遺規(guī)》中的蒙童教術
中國古人歷來注重開蒙教育,所謂“少成若天性”即是在強調少時習養(yǎng)對人生的長久影響。
2024-02-05
-
餃子是怎么誕生的?
“讓我們一起包餃子!”春晚年年包餃子,餃子年年上春晚。
2024-02-05
-
一位晚明官員兼文人眼中的運河
日本尊經閣文庫藏有海內外孤本茅瑞征《燕槎碎錄》一卷,它是茅瑞征天啟三年(1623)取水程從湖州到達北京的沿途記錄,以一個官員兼文人的獨特視角,生動呈現(xiàn)了明代運河情況。
2024-02-04
-
屈原與楚文化:誤讀與真相
所謂文化,是指帶有群體性亦即為群體成員所共享的行為方式、思維方式和情感方式。
2024-02-04
-
司馬遷與中國人的日歷
在中國人的時間觀念中,春節(jié)才是新一年的真正開端。
2024-02-02
-
回瞰幾眼讀書臺
一 “讀書臺”一類景點,多和古人之行藏有關,江南各地所見也多。
2024-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