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賣魚灣的香案吏
丁月湖是賣魚灣的一個小文人,一輩子舞文弄墨,到頭來連個秀才也不是。
2024-01-08
-
《南史》具有的“小說家”氣質(zhì)
《南史》,李延壽著,盧振華、王仲犖原點校,張金龍主持修訂,中華書局,2023年10月 《南史》是一部史書,為什么說它具有小說家的氣質(zhì)?這里的小說家不是指寫短篇、中篇或長篇小說的小說家,而是指傳統(tǒng)圖書分類中子部下面的“小說家類”著作,內(nèi)容多以街談巷議、談神說鬼、奇怪幽渺的故事為主。
2024-01-08
-
天增歲月人增壽——從“元日試筆”談古人年齡計算方式
又快到了辭舊迎新的時間,將看似簡單的數(shù)字賦予深遠的寓意,是人類的共通性。
2024-01-05
-
到底誰作了這首櫻桃詩,安祿山還是史思明?
近來編輯知名文史掌故大家、“補白大王”鄭逸梅著《花果小品》書稿,擬出彩圖增訂本,幾經(jīng)搜尋,檢得中孚書局1936年版,也是該書的初版本。
2024-01-03
-
端石如德人:書齋中的硯臺
中國人在生活中素來注重美感。
2024-01-03
-
“精華南國盛,文學大吳多”
明清以來,長三角地區(qū)的文學成就尤為突出,大家名家如繁星麗天,各種文學流派與主張層出不窮,往往引領(lǐng)潮流,開風氣之先。
2024-01-02
-
冬日意趣在點滴中呈現(xiàn)
冬季作為四季之末,天氣寒冷,外出行動不便,又沒有太多應節(jié)的物產(chǎn),在古代詩詞中常以凄清、凋敝的形象出現(xiàn)。
2024-01-02
-
東方朔:不只是幽默大師
東方朔是古代知識分子里非常獨特的一種人。
2023-12-29
-
流寓與山水美的發(fā)現(xiàn)
只有到山水之中方能發(fā)現(xiàn)山水之美。
2023-12-28
-
顧農(nóng):說劉長卿詩《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790?)《送靈澈上人》詩云: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2023-12-28
-
岑參:正是天山雪滿時
史籍中作為地名的“輪臺” 唐代邊塞詩人岑參《天山雪歌送蕭沼歸京》中有“正是天山雪下時,送君走馬歸京師”的詩句,“蕭沼”一作“蕭治”,但可能性不太大,因為要避諱唐高宗李治的名諱,所以應是“蕭沼”;岑參的另一首《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有“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一句,我將二者合在一起,用作今天主講的題目“正是天山雪滿時”。
2023-12-27
-
慘綠少年、瘦羊博士…… 這些成語別望文生義
成語作為人們長期以來習用的、簡潔精辟的定型詞組或短語,從古至今一直被沿用。
2023-12-27
-
施蟄存說唐詩的“四面八方”
用施蟄存先生自己的譬喻,他一生開了四扇窗戶:東窗是文學創(chuàng)作;南窗為古典文學研究;西窗則是外國文學翻譯;北窗是獨到的碑版整理。
2023-12-27
-
“奪人所愛”亦成文章
近日查找與墨有關(guān)的典故時,看到蘇東坡的一篇短文《記奪魯直墨》,特別有意思。
2023-12-26
-
名家的知識理論建構(gòu)
名家學派以惠施、公孫龍為主要代表。
2023-12-26
-
不一樣的筆法,不一樣的陶淵明
《歸去來:不一樣的陶淵明》(2023年)是顧農(nóng)先生繼《己亥隨筆》(2021年)與《中國中古文學史》(2022年)之后推出的又一部作品,其不一樣之處首先恰在于綜合了前兩部著作的學術(shù)研究之嚴謹與隨筆寫作之靈活。
2023-12-25
-
得其岡陵則厚——品“雄渾”
司空圖《二十四詩品》中的第一品,即“雄渾”。
2023-12-22
-
淋雨的墨翟——從《非攻》談魯迅的墨家之思
目前學界對《非攻》的研究,觀點相對來說差異不大,都認為魯迅對墨子持正面褒揚的態(tài)度,且墨子這個人物身上也帶有魯迅本人的投射。
2023-12-21
-
時空一體化:中國古代時空觀的核心特征
從中國古代時間文化體系這一角度考察,會清楚地看到中國古代思想中,存在一個獨特的時空體系。
2023-12-21
-
當劉邦開始搞快遞
突然想起唐代詩人杜牧的“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2023-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