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會主管

  • 在中國古代玫瑰的故事該怎么講?

      近期熱播的電視劇《玫瑰的故事》,改編自香港作家亦舒的同名言情小說。

    2024-07-15

  • 鍋包肉的東北往事

      近來鍋包肉成為網議話題,吉林省吉林市組織舉辦鍋包肉大賽,并擬成立鍋包肉辦公室,讓這道東北名菜備受關注。

    2024-07-11

  • 《白下瑣言》:19世紀的南京記事

      編者按:2024年4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大學問出版了歷史學者李孝悌的《瑣言贅語:明清以來的文化、城市與啟蒙》一書,該著是他在社會文化史代表作,揭示明清以來文化、城市與思想的多個面向,展現隱藏在城市深處和歷史塵埃里的生活真相。

    2024-07-10

  • 他從天姥山中走來——竺岳兵與“唐詩之路”

      竺岳兵(1935—2019),浙江省新昌縣白楊村人,自號“白楊老人”。

    2024-07-09

  • 博雅風流的張岱

      江南之行,立于西子湖畔,望湖心亭,自然要想起就連中學生課本上都有的那篇《湖心亭看雪》。

    2024-07-09

  • 要是真英雄

      西晉征南大將軍杜預(字元凱,222-284)乃一代名臣,一生中成就了許多大事:他主持修建了富平津大橋,使得洛陽的對外交通大為便捷;他主持制定了平吳的大計,協助晉武帝在太康元年(280)實現了全國的統一。

    2024-07-09

  • 誰是史上第一個“吃瓜群眾”?

      古人啥時候開始吃西瓜? 到了夏天,怎么能不吃西瓜。

    2024-07-04

  • 梁山解“圍”

      “《水滸傳》里面描寫的大碗喝酒、大塊吃肉,就不是平常的社會生活,而是一種特殊的農民精神解放現象,主要是一種狂歡。

    2024-07-04

  • 魏晉清談,何謂“清談”?

      編者按:2024年3月,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大學問出版了龔斌先生《魏晉清談史》。

    2024-07-03

  • 張靜宇:日本遣明使的北京之行

      自一四〇一年室町幕府第三代將軍足利義滿以“日本國準三后源道義”的名義向明朝遣使正式恢復官方通好開始,截至一五四七年大內氏派出的最后一次遣明使,日本共向明朝派遣使節(jié)十九次。

    2024-07-02

  • 漢武帝何以“立樂府”

      漢武帝“立樂府”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事件。

    2024-07-02

  • 鐵琴銅劍樓:耕讀傳家 紙壽千年

      江南水鄉(xiāng)常熟有個古里村,依山傍水,到處都是密密的桑樹林和竹園。

    2024-07-01

  • 地壇公園皇祇室 以前居然是座圖書館

      皇祇室匾額與大殿 方澤壇的建筑多,以方壇和皇祇室最為重要 京兆公園即北京的地壇公園,地壇公園原名方澤壇,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孫承澤的《春明夢余錄·地壇》記載了建筑原由:當時朝中商議祭祀之事,禮臣夏言上奏說應當分祭天地,此乃古制。

    2024-07-01

  • 唐代詩人張籍的妙喻

      中唐詩人張籍是文壇領袖韓愈的得意弟子,在詩文方面成就很高。

    2024-06-28

  • 青梅煮酒 黃梅煮雨

      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的故事向來為人津津樂道,清代顧舜年《酷相思》云:“手摘青梅將酒煮”,就是對這種閑情雅致的效仿。

    2024-06-28

  • 魏晉風度 也分成色

      魏晉風度,說到底是沖破禮教的風度。

    2024-06-27

  • 屈原所言的“蘭”是我們所說的“蘭花”嗎?

      蘭花是我國傳統名花,深受人們重視和喜愛。

    2024-06-26

  • 緣何落筆寫“惶恐”

      文天祥的《過零丁洋》,我上初中時就讀過,這應該是學生必背的一首古詩,所以至今記得清清楚楚:“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

    2024-06-26

  • 韋莊流寓江南的鄉(xiāng)愁

      韋莊于廣明元年(880)在京城長安應舉遇黃巢軍而困于長安,逃出長安后,于中和三年(883)由洛陽前往浙西投奔鎮(zhèn)海軍節(jié)度使周寶幕府。

    2024-06-25

  • 存古開新的古越藏書樓

      歷經數千年的文明洗禮和歷史積淀,藏書樓的發(fā)展伴隨著中華民族命運的跌宕起伏,走出一條從特權到平等、從封閉到開放、從傳統到現代的道路。

    2024-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