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中文8011,如何成為一串精神密碼
8011是復旦大學中文系80級的班級代碼。80,是指入學年份;11,是中文系在復旦系科中的序號。全班九十三人,畢業(yè)四十年,8011成為這個班級的聯(lián)絡符號和精神密碼,班級微信群更以“芭綾妖爻”名,大家笑而以“妖”自居。
翻開《1980 我們這一屆》,90位作者,排序不以姓氏拼音筆畫,而是以學號——從8011001到8011093,畢業(yè)超過40年,這串數(shù)字依然是書里所有人難以忘卻的精神密碼。5月24日,“一代人的青春史詩——《1980 我們這一屆》新書分享會暨贈書儀式”在復旦大學舉辦,介紹到場作者代表,依然以學號為序,每一個以8011開頭的七位數(shù)字,總能引起現(xiàn)場一陣歡呼?;氐侥感?,青春似乎從未逝去。
由團結出版社出版的《1980 我們這一屆》是復旦大學中文系80級學子的紀念文集。他們是恢復高考后的第四屆大學生,親歷1980年代文學熱、美學潮的黃金時代,又在改革開放的巨浪中沉浮。書中90篇紀實散文,既是個人命運的獨白,更是中國社會30年變遷的縮影。從青澀校園到職場浮沉,從理想主義的堅守到市場經(jīng)濟下的抉擇,他們的故事串聯(lián)起一代知識分子的集體記憶。他們中,有人成為媒體精英,有人投身政界,有人下海經(jīng)商,也有人遠渡重洋。他們不美化過往,不回避迷茫,他們的故事沒有濾鏡,只有真實的人性掙扎與生命頓悟。
一段集體記憶,成為時代變遷的微觀標本。團結出版社社長梁光玉也是8011的一員,他說,在復旦大學建校120周年之際全新修訂出版的《1980 我們這一屆》紀念珍藏版不僅是8011全體同學的集體回望,而且承載了豐厚的時代價值與人文價值。書中90篇紀實散文以個人命運為切入點,串聯(lián)起改革開放初期至21世紀初中國社會的轉(zhuǎn)型歷程,涵蓋教育、文化、經(jīng)濟等領域的變革細節(jié),成為解碼1980年代知識分子精神世界的重要文本。書中大多數(shù)文章以沖和秀逸的筆觸還原歷史真實,既有私人經(jīng)驗的細膩表達,又兼具公共敘事的視角。
“我們班的學風特別好,買書熱情高,只要有新書、好書,省吃儉用也要買。班里的同學們年齡跨度超過10歲,大家互幫互助、互相尊重?!?011的老班長晏海林說。在文集里的《渡》一篇中,他講述了2005年自己患重病后,8011眾同學的關心幫助,“8011在我心目中是一艘載動我生命的不朽航船”。
“這本書給我們自己看,給同代人看,也希望與新一代當代大學生同頻共振,帶來一些啟發(fā)?!弊珜懶掳嫘蜓缘纳虾I缈圃何膶W所原所長徐錦江說,“我們的命運是和改革開放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作為一代人的背影,8011集體沒有什么特殊遺產(chǎn),有的是散不盡的書,是對審美的偏寵和固執(zhí),是或許也有真知灼見在的家國清談,是一個普通集體對改革開放年代的懷望,是對賦予中國老百姓正常生活權利的渴求,是對資本和技術狂飆突進的憂慮,是對世界和平與正義的呼喚,是讓歷史走上正軌的信念?!?/p>
“第一版出版時,我沒趕上。別人懷疑我,你真是8011的嗎?這一回,我終于趕上了。”復旦大學古籍所教授陳廣宏的發(fā)言引起一陣笑聲。
“閱讀這本書,看到同學們健康發(fā)展、人生平順、心情愉悅,作為老師感到很欣慰?!?011的輔導員之一、復旦大學文科資深教授陳尚君振臂一揮,“從這本書里能體會8011同學們的人生感慨,每個人在畢業(yè)以后走過的道路。大家還有很多的路要走,我們共同努力?!?/p>
“對一所高校的評價,無法僅僅用論文,招了多少學生,攻克了哪些項目來評價,關鍵是要評估學生走出校門5年以后、10年以后、20年以后、30年以后的發(fā)展。如果有這樣一個跟蹤機制,就有可能看出一所學校真正的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的特點、優(yōu)勢或缺點在哪里?!睆偷┐髮W文科資深教授陳思和表示,《1980 我們這一屆》的珍貴之處在于保存了一代人累積40年的人生歷程,8011作為一個觀察樣本,可以看到復旦大學中文系在20世紀80年代的教育實踐以及歷經(jīng)時間驗證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