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心無旁騖 孜孜奮蹄 ——紀念郭志剛老師
來源:文藝報 | 李復威  2025年01月15日08:02

郭志剛老師走了,永遠地走了。我的悲痛之心、悼念之意、感激之情,是一篇文字難以盡述的。

我和郭志剛老師是在1981年北京大學中文系的碩士論文答辯會上相識的,郭老師是唯一一位受邀的校外答辯老師。評議我們的論文時,郭老師態(tài)度親切、直率誠摯,既熱情肯定論文的長處,也嚴肅指出論文的不足,無一句空話,無一處保留,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事后我才知曉,郭老師把我三萬多字的論文推薦到《當代文學研究叢刊》上發(fā)表,還力薦我到北師大中文系任教。

我去報到之前,郭老師帶領中文系當代文學教研室的全體教師到我當時工作住宿的中學去看望我,對我的關照令我深深感動。此后,我在北師大工作幾十年,無論是在教學與科研方面,還是在品德鍛煉與為人師表方面,都得到了郭老師的指導和鼓勵,郭老師是費盡了心血的。

剛到北師大,郭老師曾語重心長地對我說,我們這些大學教師,看似有三四十年的教齡,實際上去除掉生活的叨擾、家庭的責任、節(jié)假的分心,屈指盤算一下,真正能用于教學與學術研究的時間是很有限的。不分秒必爭就是虛耗生命??!講上幾節(jié)課,寫就幾篇文章,有點價值還好說,否則真是對不起國家給的比一般人豐厚的“俸祿”。郭老師在時間的利用上特別精細用心,讀書與寫作幾乎就是他的全部業(yè)余生活。他非常重視學術研究的“投入度”和“完整性”——全力投入,格外專注,完整的時間和精力,完整的資源配備去完成一個研究課題。心無旁騖,一以貫之,對那些禮節(jié)性的拜訪、生活中的閑聊應酬、爭議不休的事務性會議、為某人某事說情的約請,他都會直言不諱地當面拒絕,有時會顯得“不近人情”,甚至“得罪于人”,可他說:“賠不起那些無端的消耗??!”

郭老師為人低調,不慕名利。一次期末,系里現(xiàn)代文學教研室與當代文學教研室聯(lián)合開會,討論申請重點學科的議題。大家都力促郭老師利用自己的人脈跑跑關系,以期引起全國學科同界和評定機構的了解與重視。會上,郭老師始終沒有表態(tài)。事后,他說:“夠格就能評上,不夠格評上也難受。我當不了這個說客?!彼L時間被委任為北師大文學院院長。此后的幾年里,他多次向校方請辭。他反復強調,自己不擅長搞管理,自己“不是這塊料”,還是讓他集中精力去攻關學術。他說:“研究學術不集中精力、不全力以赴,想一想,放一放,東拼西湊,零敲碎打,是搞不出什么名堂的?!?/p>

20世紀70年代后期,北師大是全國最早將當代文學獨立為學科的大學之一。郭老師承攬重任擔當教研室主任,他將自己的科研方向做了重大調整。他當年花費巨大精力主編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初稿》多次再版,為眾多高校選用。他奠基的學術勞動受到廣泛好評,也兌現(xiàn)了他自己的承諾。等到系里當代文學的基礎工程業(yè)已就緒,他又悄聲地回到自己現(xiàn)代文學的研究領域中去了。

郭老師重視我國傳統(tǒng)的文學研究方法,恪守文學研究不可動搖的鐵律和流程。從精讀原著入手,知人論著,實事求是,深入思考,比較對照,在民族風格和個人風格的結合點上尋求內容的突破和話語的創(chuàng)新。他對那些“前衛(wèi)意識”“外引概念”并不排斥,他強調,學術研究中,每個人都可以發(fā)揚自己的認知優(yōu)勢,在方法上力爭創(chuàng)新,共同造就多元開放的好局面。但“與時俱進”絕不是只在概念和話語上搞花樣翻新。即使是全新的東西,也必須格外重視將其植根于民族的土壤之中。郭老師在研究孫犁的生平和作品上取得了開創(chuàng)性的成績。他喜歡孫犁,孫犁詩味濃郁的小說正與老師一生的鄉(xiāng)土情結產(chǎn)生強烈的共鳴。他對孫犁詩性小說的獨特理解與自己飄逸靈動的文字風格彰顯了他堅持不懈的學術個性,彰顯了他學術研究的民族性方向。

一提起郭老師,人人都夸贊他質樸、正直的品性。他說過,自己深受農(nóng)村家庭的影響和土地的滋養(yǎng)??梢哉f,他是把中國農(nóng)民可貴的品性本色滲透到自己文學研究的勞動之中。他具有清亮而通透的學術秉性:耿直、率真、不浮夸、不偽飾、不搞學術圈子、不搞人情關系……他專心致志地求索著學術的真理。這些品格已經(jīng)成為郭老師著作中一個躍然紙上的基調。一次,我應天津的地方報紙之邀,寫了一篇郭老師關于孫犁研究的評論,完稿之后征求郭老師本人的意見時,他沉吟再三,只說了“溢美之言太多”六個字,文章在他那兒就給“壓”下了。

學術研究不是社會的世外桃源,而是一項推動社會發(fā)展、關系人類福祉的精神勞動。一個學術人,在他一生探究、攻關的歷程中,目標的朦朧、名利的羈絆、欲望的誘惑、世俗的叨擾,都會設置出種種的障礙和歧途,能否心無旁騖、無鞭奮蹄,這是一個嚴酷的考驗。郭志剛老師六十多載的學術生涯,始終在學術研究的正軌上前行,給了我們一個耐人思索、令人受益的答案。

一次,我當郭老師的面稱了他一次“恩師”。沒想到,他嚴肅地“駁斥”了我:“什么‘恩師’,今后別再提這個詞。我做了我該做的,對誰都是一視同仁。我們各有長處,互為師長,這才是常態(tài)常理?!惫蠋煹闹t遜給我上了生動的一課。

幾十年來,郭老師不僅僅是我們人品、文品的楷模,也是我們?yōu)槿藥煴?、學術研究的榜樣。作為人梯的付出,淡泊名利的身教,孜孜不倦的工作態(tài)度,樸實無華的做人之道,讓我們永志不忘。郭老師的音容笑貌深深銘刻在我們心中,我真想再對他大聲地叫一次:“恩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