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智化·德化·親化 ——讀田勝勝神話幻想兒童文學《追夢的泥人》
打開作家田勝勝的神話幻想小說《追夢的泥人》(獲大連出版社“大白鯨”原創(chuàng)幻想兒童文學金鯨獎),時光之水仿佛急遽回溯,我一下掉進了作者構(gòu)筑的一個清澈、奇幻、荒蠻而神秘的原始世界,我不由得被女媧用泥點子所造的上古泥人所吸引,盡情游走在諸多煌煌古籍才出現(xiàn)的而我卻大多未見識過的一個個獨特“角色”間,痛快淋漓而又意猶未盡地感受了一番奇異、瑰麗和美好,欣喜而又真切地體味著其中滿滿的智慧、善良和親情。
在古老文化中感受民族精神
我們很多人的文化啟蒙就是幼年或童年從長輩一次次講述的神話、傳說、志怪等這些中華原始文化開始的?!蹲穳舻哪嗳恕分械慕巧侄己芄之?,但這種怪異并不是作者只圖博人眼球的離奇名詞,而是攝取了當代人們淡忘甚至忽視的一些中華傳統(tǒng)文化經(jīng)典的古老符號,如故事主人公土生就出自眾人皆知的“女媧造人”神話傳說。其他如狌狌、赤瑕、祝馀、氐人國、不周山等,皆有所本,分別出自《山海經(jīng)》《博物志》《風俗通》《答問禮俗》《西京賦》《說文解字》等等。這些古老的詞匯,不僅在書中成為中華古老文化的一個個代表,尤其通過它們,作者編撰了諸多神奇故事,向當代兒童一段段展示著勤勞勇敢、不屈不撓、自強進取、勇于奉獻、追求幸福的民族精神。 如泥人土生經(jīng)過長途跋涉遇到狌狌,狌狌用投機的方法吃可以永不挨餓的祝馀花,黃土地出生的土生卻很執(zhí)拗:“一味地追求捷徑,這種行為的本質(zhì)比選擇彎路更可怕?!碑敼补び|天柱引發(fā)天裂地傾給生靈帶來涂炭時,女媧娘娘勇敢獻身,化成五色石補天。人類哀求女媧娘娘不要這樣做,但她用堅定的口氣說:“自從我造出你們的那一刻起我便下定決心,我一定要對你們負責,一定要護你們的周全……”讀到這些,我感受的絕不僅僅是一個個故事,而是民族精神化身的故事人物一次次在我心中的神圣站立!
在不懈探索中攝入人生智慧
學習知識可以增長智慧,而認識深化可以提升智慧?!蹲穳舻哪嗳恕分鹘峭辽剿魇澜?、茁壯成長的過程,意味的就不僅是他敢于擺脫安逸、積極進取、不斷學習的過程,也是深化認識、轉(zhuǎn)變思想和提升智慧的過程。智慧不會平白無故從虛度的年歲中得來,只能從生活實踐中激發(fā)、從認識探索中拓展、從學習實踐中得到,因此,田勝勝塑造的因先天不足而不得不被眾人“養(yǎng)”著的土生,并不愿意成為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永遠依靠別人生存的“廢材”,他要“追夢”,他要把“無用”的自己變得“有用”,他要實現(xiàn)自己的人生價值和理想。他勇敢地與蠻牛纏斗,哪怕腿腳傷殘;他執(zhí)意要離開安逸的出生地,哪怕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他從招搖山到氐人國,不斷地周游世界、認識世界、了解世界,最終成長為一位智勇雙全、可以幫助劫難中的人類實現(xiàn)救贖和永續(xù)的“土龍”。 《追夢的泥人》并沒有什么枯燥的說教,而是通過故事使讀者感悟:人生旅途的所有經(jīng)歷,哪怕是痛苦的和失敗的經(jīng)歷,或者間接經(jīng)歷;人生的進取姿態(tài),哪怕是難看到被別人嘲笑的樣子;人生中所有的認識和深入的思考,都將不斷積淀、融化、和合,最后結(jié)晶成為我們自己的人生智慧。
在起伏人生中明白做人道理
如何做人不只是一個時代命題,也是人類永恒的命題之一。在當今學校普遍推行應試教育而被人們飽受詬病并持續(xù)不斷產(chǎn)生負面效果之后,如何使孩子學習做人,不僅成了很多家長及社會焦慮的一個心結(jié),尤其成了我們要實現(xiàn)偉大中國夢的一個瓶頸。 一個人在童年和少年的人生“三觀”教育非常重要,重要到知識在此面前幾乎都無足輕重。而《追夢的泥人》無疑是引導兒童和青少年積極、健康成長的有益精神食糧。
《追夢的泥人》塑造的主角土生就是一個不斷思考到底該如何做人、做什么樣的人,在面對不同的順境、逆境時,我們該怎么辦的典型形象。為了“追夢”,土生放棄了“溫室”般的撫育,勇敢闖蕩世界,雖然遭遇過許多難以想象的困難和挫折,甚至面對死亡的考驗,但他不改“初心”,矢志歷練和學習,在風雨中逐漸得到鍛煉成長,最終成就了自己應有的價值。
在復雜困境中依重親情力量
中國是最講究親情的國度。
《追夢的泥人》中的故事從親情之間心生芥蒂試圖各干其事開始、從親情之間精誠合作戰(zhàn)勝天災結(jié)束,為我們講述了一段親情無價、親情無限、親情無敵的贊歌。土生由于先天缺陷,女媧娘娘和眾兄弟都幫助他、愛護他;土生遇到生命危險時,哥哥金生毫不猶豫地以命相搏;土生在困難時,一些朋友陪伴他、幫助他;為了人類的存續(xù)、為了后代的平安,女媧娘娘、土生和金生們團結(jié)協(xié)作,每個人都作出了最大的奉獻……
我們中有誰不是在親情的愛惜、呵護中成長?誰又能離得開親情的無私幫助呢?
孩子是一張白紙,但其父母、親人等也并不可以在其中肆意涂抹。伴隨著成長,有的孩子成了一幅雋永美好的畫卷,有的卻成了普通的紙張,也有的淪落成廢紙。這其中,蒙童時代耳濡目染、潛滋暗長的文化教育便有著非常重要、不可替代的作用。田勝勝的《追夢的泥人》大約就是一枚附著在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上的種子,在“野蠻”而壯碩的神奇幻想實踐中,我也萌生了頗多的啟示和感悟,我也重新回歸了一次鮮活的少年。
追夢吧,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