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登南極點
為什么去過一次,還要再去一次?用探險家馬洛里的話回答:“因為山在那里!”
因為踏著探險家的足跡前行,敬仰無限,樂趣無限。
出發(fā),向著地球盡頭
2024年11月30日上午,我搭乘瑞士航空班機前往蘇黎世,轉(zhuǎn)機巴西圣保羅,再轉(zhuǎn)機智利圣地亞哥,與九位隊友會合。
遠征南極點,路途嚴寒、驚險、艱辛、充滿未知……
這是我第二次去南極點,恰逢75虛歲生日。
出發(fā)前與南極點探險項目美國公司ALE中國代理簽“生死狀”(免責聲明)時,我暗自思忖:這一次不知道能否安全回家?所有的極地探險都有危險。我朋友今年五月奮力拼搏登上地球三極之一珠峰巔頂,但他的一位隊友卻永遠留在了珠峰。
南極點和南極不是一個概念,它是地球盡頭,是人類最難抵達的地方之一。因為颶風,近15年有兩架飛機在飛往南極點途中墜毀。
然而越是危險,越充滿吸引力。1911年、1912年挪威阿蒙森、英國斯科特的首登南極點競賽,被茨威格以《偉大的悲劇》為題寫入《人類群星閃耀時》,看后我產(chǎn)生了“一定要去南極點”的愿望。
作為珠峰登山歷史與極地探險歷史的愛好者,此前我曾六次進藏,三次登上珠峰大本營,五次遠征南極,四次遠征北極(兩次北極點)。2017年初次探訪南極點,我被科考站的黑洞射電望遠鏡和中微子探測儀冰立方迷住了,曾經(jīng)寫了文章在報刊連載,引發(fā)了周圍朋友對南極點來世今生的興趣。有史以來,抵達南極點的華人僅約100人。我有幸兩次加入這樣的偉大旅程。為什么去過一次還要再去一次?用我的偶像馬洛里的話回答:“因為山在那里!”
因為踏著探險家的足跡前行,敬仰無限,樂趣無限。
對探險者而言,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是血液里燃燒不息的激情。
世界不會忘記他們
帶上一本好書,路途會充滿美好向往。和第一次去南極點一樣,我?guī)е箍铺靥诫U隊員徹里的《世界上最糟糕的旅行》和挪威探險家阿蒙森的《南極探險記》。
我們飛越安弟斯山脈,從圣地亞哥飛抵蓬塔阿雷納斯(Punta Arenas)——世界上最南端城市、進入南極點的門戶之一(另一個是新西蘭的克賴斯特徹奇)。
第一次聽到蓬塔阿雷納斯的名字,還是2016年2月在南喬治亞島沙克爾頓的墓地,法國探險隊長彼特對我講:你對南極探險史如此熱愛,你真應該去一趟南極點。我立即問:我一直想去。但如何才能抵達?隊長回答:“要先飛智利的蓬塔阿雷納斯,那里有機構(gòu)為美國南極點科考站運送物資并接待少數(shù)探險游客?!蔽夷菚r就下決心站在這里!
在蓬塔阿雷納斯ALE總部,又遇見王爾晴,我們倆都驚喜地叫起來!2016年夏天,她曾在“五十年勝利號”北極點破冰船熱情服務(wù);2017年我倆在南極點再次相逢,格外開心。沒想到七年后我們第三次相遇!她漂亮依舊,充滿活力。畢業(yè)于英國帝國理工學院的她說:“因為熱愛極地探險,才選擇做極地導游,因為我很喜歡!”
蓬塔阿雷納斯是麥哲倫省首府。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曾將船只停泊在這片區(qū)域,市中心聳立著麥哲倫雕像,紀念他的船隊完成人類首次環(huán)球航行,證實“地球是圓的”。在維多利亞號露天博物館,專家們以1:1比例復刻了環(huán)球旅行完整回來的維多利亞號。登上大船眺望麥哲倫海峽,仿佛穿越至500年前。
從麥哲倫雕像公園往海邊走,即可望見營救沙克爾頓團隊的智利船長帕爾多青銅雕像,手指著大象島方向。1916年8月30日,帕爾多指揮智利海軍快艇伊爾克號,營救出了全部22名隊員。如今大象島島尖豎立著帕爾多的青銅半身像,2015年我就曾在那里滿懷敬仰地望著他。
零下40℃的遠方和詩
終于登機了!飛往聯(lián)合冰川營地(Union Glacier Camp,南緯79°46′,西經(jīng)82°52′)。這是南極唯一季節(jié)性營地,坐落在埃爾斯沃思山脈。
四個半小時后,我們抵達營地。
猶記得2017年我住過雪地帳篷,夜間溫度在零下25℃左右。暖寶寶、動作快,躲在睡袋里聽貝多芬《暴風雨》《熱情》鋼琴奏鳴曲。雪地帳篷都以南極探險家的名字命名,這次我被分配到以阿蒙森——人類第一個抵達南極點的探險家命名的帳篷。那紅漆寫著Amundsen的木牌令我每天都感到溫馨又幸運。
所有耀眼的亮光,都是被太陽點燃的雪。我們在威德爾海域古德灣,每天徒步數(shù)公里,與可愛的冰原精靈作伴。“一片雪白,愛在零下80℃。”法國導演呂克·雅克24歲時在羅斯海域阿德利高地冰川拍攝了奧斯卡獲獎紀錄片《帝企鵝日記》。帝企鵝天性善良,對人類充滿好奇心,且有“圍觀”的嗜好。每天早晨,帝企鵝都會在我的帳篷外探頭探腦,可愛至極。有一對年逾七旬的歐洲夫婦受到了帝企鵝的“禮遇”,他們是來聯(lián)合冰川參加年度南極馬拉松比賽(半馬)的。
帝企鵝營地負責人、來自加拿大的漢娜是個果斷、勇敢、勤奮的70后,她曾創(chuàng)下單人無后援從大力神灣拉雪橇徒步1000公里至南極點共39天的世界紀錄。目前,漢娜保持著連續(xù)六年、連續(xù)六次滑雪千公里抵達南極點的世界紀錄。
誰在這里快樂而幸福?
早晨走出“阿蒙森”雪地帳篷,望著碧藍天際與白雪冰原,一個念頭跳了出來:“能夠來到這里的人,都是幸福的?!?/p>
在南極冰川大本營的都是些什么人?為什么每天都激動人心?正如營地極友、杭州登山家顧旭明在微信朋友圈的精彩感言,我加上標題《與創(chuàng)世界紀錄牛人朝夕相處——我們的大本營》——
挪威人kristin Harila,以92天的時間刷新了以最短時間登上14座8000米山峰的世界紀錄;中國臺灣女孩曾格爾,完攀14座8000米山峰,其中八座是無氧攀登,她打算再創(chuàng)14+7+2世界紀錄;明瑪G隊長,無氧完攀14座8000米山峰、全球首次完成冬攀K2喬戈里峰;極限登山家Nims Purja,完成14座8000米無氧攀登,曾創(chuàng)男子最快14座世界紀錄(已完成兩輪);著名登山家孫斌,國家登山隊前教練、2008年奧運珠峰火炬?zhèn)鬟f組組長,多次完成7+2(七大洲最高峰+南極點北極點);美國盲人探險家Lonnie Bedwell,七大洲最高峰已完成大半,即將開始拉雪橇從聯(lián)合冰川徒步南極點的挑戰(zhàn);來自中國的溫旭,2019年11月使用越野滑雪方式徒步1400多公里,歷時58天,創(chuàng)造了單人無助力無補給抵達南極點最長路線世界紀錄;Preet Chandi,于2022年完成歷時70天、近1500公里單人拖雪橇穿越南極點最快最遠世界紀錄,是英國家喻戶曉的女性探險家……
正如麥哲倫所說:“幸福只存在于那些無所畏懼、敢于追求的人心中。”
還有一位老朋友戴夫·哈恩的傳奇故事:1999年,罹難75年以后,馬洛里的遺體在珠峰海拔8170米處出現(xiàn)在康德拉·安克、戴夫·哈恩一行人面前?!澳愠蹩吹今R洛里遺體時是什么樣的心情?”我問他?!坝诫U家一直是我的偶像,譬如斯科特和沙克爾頓。望著面前裸露著雪白背部的馬洛里,無論他有沒有登頂,都是我心中最偉大的攀登者。我為他生命的最后時刻無限哀傷悲痛,但也為他驕傲。我想,也許哪一天,我也會像馬洛里一樣倒下。我和康德拉·安克的好友、美國最優(yōu)秀的登山家之一亞里克斯·洛威1999年在喜馬拉雅山希夏邦馬峰雪崩中遇難了,17年后即2016年,綽號‘瑞士機器’的烏里·斯特克在登山中發(fā)現(xiàn)了洛威的遺體。沒想到今年4月30日,斯特克本人卻在珠峰攀爬訓練時墜落罹難,才40歲啊。這一連串的悲?。〉?,我們選擇攀登!”
戴夫是目前為止唯一保持登頂珠峰15次紀錄的歐美登山家。2017年我們相識在聯(lián)合冰川大本營。他曾因奮不顧身救了一位亞洲登山女子得到尼泊爾政府的表彰。
在世界盡頭,認識了許多優(yōu)秀朋友;同時感嘆:年輕人了不起!
溫旭是公益組織“極地未來”的創(chuàng)始人、奧運珠峰火炬手、登頂者,拍攝有紀錄片《獨步南極》。這次他將從南極點出發(fā),選擇更為挑戰(zhàn)、風險更甚的風箏滑雪,穿越1200公里,抵達位于龍尼冰架的大力神灣,創(chuàng)立世界或亞洲新紀錄!還有兩位正準備重奪挪威榮耀的著名滑雪運動員,備受媒體矚目——Hege Victoria決心超越從大力神灣至南極點單人拖雪橇徒步女子世界紀錄,在29天抵達南極點;AK Teigland打算22天抵達南極點,打破男子世界紀錄。我為挪威姑娘和小伙加油:有志者,事竟成,期待佳音!看到溫旭在茫茫冰原為風箏滑雪遠征熱身演練,更是感慨萬千!
極致夢想的終點
12月10日,我們從聯(lián)合冰川起飛,約四小時后,17:30降落在南極點阿蒙森—斯科特美國科考站冰原上。“南極點,我們來了!”隊友們歡呼雀躍。在迎風飄揚的12面《南極條約》原始簽約國的旗幟下,我深情地俯身親吻了南極點金屬地標水晶球。
親愛的南極點……
此時,我想起1912年英國探險家斯科特五人小組如何被嚴酷暴風雪吞噬,留下感人肺腑的死亡日記。如今,在羅斯島觀測山豎立著九英尺的紀念十字架,上面刻著詩句:“勇于拼搏,勇于探索。勇于發(fā)現(xiàn),絕不屈服?!?/p>
此時,我想起幾乎傾盡畢生精力試圖征服南極點的探險家沙克爾頓,他四次啟程遠征,四次均告失敗。2016年在南喬治亞島,我撫摸著沙克爾頓的墓碑,念著英文墓志銘,心潮起伏:“人活著就是要竭力得到生命最好的嘉獎,而唯一的失敗就是不再去探索。”
我們受到科考站隊員們的熱烈歡迎。名叫亞當?shù)哪蠘O點美國科考隊員動情地說:“歡迎歡迎!你們是疫情之后第一批來我們科考站參觀的客人!”我頓時感動得熱淚盈眶。接著,亞當居然用流利的漢語告訴我:他是電腦軟件工程師,2019—2020年曾在暨南大學讀書,他非常喜愛和懷念廣州。這世界真小!
科考站隊員熱情向我們介紹科研成果及越冬內(nèi)部設(shè)施,讓我不由聯(lián)想2016年參觀喬治王島的中國長城站和鄧小平題詞:“為人類和平利用南極做出貢獻”。
巨大的射電望遠鏡由美國芝加哥大學和哈佛—史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等八個機構(gòu)的科研小組共同運行,其中物理學家史蒂文·溫伯格曾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冰立方”由86根裝置著5160個傳感器的冰洞電纜探測器列陣組成,向下延伸至2.5公里深度。利用南極純凈的古老堅冰層做巨型“望遠鏡”,其使命是以地球作過濾器,搜尋迷人美麗的中微子“藍光”。這是凝聚著人類卓越“大腦風暴”的地上與地下的珠聯(lián)璧合!
有理想的心永遠年輕
回到聯(lián)合冰川營地。一直在焦急等待孫斌、明瑪G等營友徒步最后一緯度消息,終于看到中斷多日的顧旭明、章鍵的朋友圈,心中一塊石頭落地。
顧旭明寫道:“從12月9日飛機把我們放到了南緯89°后,開始在與世隔絕、荒涼如火星般的南極高原(海拔2800米)上行進,七天時間順利到達90°的南極點。在(冰蓋)波浪起伏的雪地中拖著沉重的雪橇確實艱難,差點把我們的高隊長拉崩,直呼比登珠峰還累!”
浙江7+2探險家章鍵寫道:“我和老顧為了致敬1989年六國聯(lián)合科考隊用220天5000多公里橫穿南極大陸(中國秦大河),還原了當時的造型……”
1989年秦大河參加六國國際科學考察隊,次年3月代表中國首次徒步穿越南極大陸抵達南極點。2008年,中國南極科考隊在南極最高地區(qū)冰穹A建立昆侖站。中國極地科考事業(yè)迎頭追趕。如今,中國年輕探險家們后來居上,不斷創(chuàng)造可喜可賀的新世界紀錄,并引領(lǐng)更多的年輕理想主義者來這里:
“因為山在那里!”
“因為南極點在那里!”
一百年后,我們都不在這個世界上了,但我們的子孫后代會記住阿蒙森、斯科特、沙克爾頓、馬洛里、歐文這些偉大先驅(qū),還有之后這些始終不絕的藍色星球三極探險者,因為他們代表了人類最偉大的精神。
二登南極點,我已年逾古稀,子孫繞膝,但自覺精神猶如四五十歲,激情四溢。再見,南極點!希望,還能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