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花》2024年第11期|李慧麗:“三仁”文化在潞城
李慧麗,山西省作家協(xié)會會員,長治市潞城區(qū)作協(xié)主席。曾在《海外文摘》《山西日報》《山西晚報》《三峽文學》《映像》《漳河文學》《五臺山》等發(fā)表小說散文若干。出版?zhèn)€人散文集《蒼穹下的呢喃》。
“微子去之,箕子為之奴,比干諫而死,殷有三仁焉?!?/p>
在長治市潞城區(qū)北8公里處的微子鎮(zhèn)比干嶺上,有一座紅墻黛瓦、琉璃飛檐的建筑——三仁祠,當地人稱比干廟。祠內供奉著微子、比干、箕子,被孔子譽為“三仁”的三位先賢。
廟是新建,可關于“三仁”的傳說已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傳了三千多年。
微子的故鄉(xiāng)
公元前1046年左右,也許還是陽光燦爛的初夏。一位一襲白衣的儒雅公子立在自己封地的高高山嶺上,目光憂郁南望。嶺下,莊稼蓬勃生長,農人辛勤勞作,不遠處的村莊炊煙裊裊,雞鳴狗吠。這生機勃勃的煙火人間剎那間趕走了積郁在心中許久的悲憤、傷痛。綿長的無奈、疼惜也在瞬間轉換成帶領封地民眾開創(chuàng)一片安寧之地的滿腔豪情。
他,就是被孔子譽為“三仁”之一的微子啟。
啟,是他的名;微,是他的封地;子,是他的爵位。
作為商王帝乙的長子,雖因生母身份卑微,未能按祖制繼承王位,但他為人正直,胸懷錦繡,憂國憂民,總是希望國家太平昌盛,百姓富裕安康。
可他的弟弟商紂王帝辛,在其執(zhí)政后期,沉迷女色,專橫跋扈,好酒淫樂,不聽勸諫,造鹿臺制炮刑,手段令人發(fā)指。整個商朝一片混亂,國家岌岌可危。
此時,西方的周族由于西伯昌(周文王)勤修德政而強大起來,厲兵秣馬,枕戈待旦等待伐紂的時機。國家內憂外患中積累的矛盾一觸即發(fā)。對此,微子、比干、箕子等大國重臣看到了,憂心忡忡;而流連于歌舞宴樂、荒淫享樂中的商紂王卻全然不顧,置之不理。
微子為人厚道,在朝中也很有威望。見紂王“淫亂于政”,微子多次親諫紂王,勸其關心朝政。紂王認為自己“有命在天”,竟不采納。朝中百官欲廢辛立啟,紂王聞聽此事,把他趕出都城朝歌,貶作諸侯國(今潞城區(qū)微子鎮(zhèn))國君。
被貶后的微子無計可施,只有把對紂王的失望及對國家即將覆滅的疼惜,轉化成治理一方政務的激情。來到微子國后,微子發(fā)憤圖強,致力于富國安民。他與百姓一道墾荒種田,栽桑植木,釀酒織布,放牛牧羊,建屋造舍。數年間,小小微子國便五谷豐登,六畜興旺,夜不閉戶,路不拾遺,人民安居樂業(yè)。
在那樣一個政治黑暗、民不聊生、百姓倍受戰(zhàn)爭之苦的時代里,忽然有一位賢士為民眾創(chuàng)造了如此一個“烏托邦”,百姓怎能不由衷愛戴?
周朝初年,微子啟被周成王封于商朝發(fā)源地、舊都商丘,建立宋國。微子雖離開舊封地去往宋國,但這片封地上的人民永遠不忘他的德行仁治,把他曾經的封地冠以“微子鎮(zhèn)”之名永世紀念。
微子嶺比干嶺
三千多年過去了。嶺上,微子三千多年前的足跡已被歲月的風沙掩蓋。但微子治國澤黎民的地方還是留下了歷史的印痕。如今這片疆域名為微子鎮(zhèn),三仁祠所在地為微子嶺又稱比干嶺,嶺下之村莊謂之比干嶺村(近年來因村莊合并,比干嶺村同其他幾村組成微子村)。
微子生活工作過的故里為何有比干嶺、比干嶺村之稱?
比干(公元前1092年—公元前1047年),子姓,沫邑(今河南淇縣)人,商代帝王文丁的次子、帝乙的弟弟、帝辛(商紂王)的叔叔。比干幼年聰慧,勤奮好學,20歲就以太師高位輔佐帝乙,受其兄帝乙的囑托,忠心輔佐侄兒即幼主紂王。比干從政期間,主張減輕賦稅徭役,鼓勵發(fā)展農牧業(yè)生產,提倡冶煉鑄造,富國強兵。
面對商紂王的暴虐荒淫,橫征暴斂,特別是以極其殘忍的炮烙之刑殘害向他直言進諫之人時,比干毫不退卻。他說:“主過不諫非忠也,畏死不言非勇也,過則諫不用則死,忠之至也?!蹦翘?,紛紛揚揚的雪花將紂王的鹿臺、摘星樓包裹得一塵不染,綿密的雪花似上天和人民流不盡的淚水。帝辛坐在高高的殿堂上責問強諫三日不去的比干:“何以自恃?”比干答:“恃善行仁義所以自恃。”紂王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信有諸乎?”于是殺比干剖視其心。
在微子鎮(zhèn),比干剖心的故事更加具象與傳奇。
微子在封地的功勛業(yè)績傳到朝歌,諸多臣僚贊嘆不已。得知此事,比干和箕子風塵仆仆從國都來到微子封地,實地查看微子治國功績是否屬實。在這里,他們看到了微子國人民安居樂業(yè),耕樵商賈井然有序,一派欣欣向榮之盛景?;爻蟊雀上蚣q王進諫,勸他效法微子濟世惠民。紂王閉塞賢路,屢諫不從,貪色疏政,一意孤行。妖妃妲己趁機進讒言:“陛下,比干不是匡國忠臣嗎?你就該把他的心挖出來,看看他的心到底是不是七竅玲瓏心?!?/p>
被挖心后的比干,并未立即死去,而是一路從朝歌來到微子國。走在微子嶺上,見一老婦(傳說是由妲己化身),專抽草心,便問她:“抽草心,草豈能活?”老婦人答:“子亦無心,為何活著?”聽聞此言,比干倒地而死。
為紀念比干,人們便將微子嶺改稱比干嶺。每年農歷七月十九定為比干廟會,沿襲至今。
箕子墓和三仁祠
殷有三仁。
微子、比干都在微子的封地留下了深深淺淺的印跡。似乎只有箕子與這片土地有些疏離。其實不然,在此不遠處的原微子鎮(zhèn)子北村(現名微子村),有一座沒有墓碑的墳塋,當地人稱箕子墳。
據記載,箕子最后遠赴朝鮮,身后不可能葬在微子封地。但為何有座箕子墳,也許只是百姓在對三仁的敬仰之情下滋生出的美麗傳說。
“諫君不聽念君深,被發(fā)佯狂自鼓琴。千古共傳箕子操,一時難悟狡童心?!彼未娙送跏筮@首名為《箕子》的七言絕句最精準地概括了箕子其人。
《史記》曰:“紂始為象箸,箕子嘆曰‘彼為象箸,必為玉杯;為玉杯,則必思遠方珍怪之物而御之矣。輿馬宮室之漸,自此始不可振也。’乃被發(fā)佯狂而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p>
箕子因封國于箕(山西省晉中市太谷縣),故稱箕子,是商末貴族,商紂王的伯父。箕子也是不畏紂王強權,敢于直言進諫之重臣。他說:“為人臣,諫不聽而去,是彰尹之惡而自悅于民,吾不忍也?!笨嘈闹G阻,屢屢不聽?;酉戳倌杲郊磳嗨停耐慈绺?,便裝癲披發(fā)為奴,遂隱而鼓琴以自悲,每日里只管彈唱“箕子操”曲以發(fā)泄心中悲憤。紂王見此,以為箕子真瘋,遂將他囚禁起來,貶為奴隸。
箕子墓在微子鎮(zhèn)只是個傳說。而三仁祠在三千多年后的今天仍高高矗立在微子嶺上,世世代代向人們講述著那段鑲嵌在歲月深處的往事。
三仁祠占地約30多畝,一進院落,高大的山門前有五級平臺,階兩側有青石質護欄。山門前兩側各有一座雙層八角小亭,亭內轉角繪有封神演義故事圖。山門面寬五間,進深一間,紅墻灰瓦,綠琉璃鑲嵌,兩側飛檐高翹,莊嚴肅穆,門口兩座石獅高大威猛。大門兩側廂房青磚壘砌、白灰勾縫。正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殿內供奉著微子、箕子、比干三位神像。微子居中,箕子在左,比干在右,大殿內側的墻壁上繪有大幅封神演義故事圖。三仁高坐于神壇之上,接受著微子古國后人的供奉和拜祭。
眼前的三仁祠為近年新建,但三仁祠的歷史由來已久。據記載唐元和六年(公元811年),在潞城比干嶺上建起三仁祠,古稱微子廟、比干廟。憲宗時改稱三仁祠,后歷代皆有修繕。元至元六年(公元1340年),詔封微子為仁靖公,箕子為仁獻公,比干加封為仁獻忠烈公。同治四年(公元1865年)重修三仁祠??箲?zhàn)爆發(fā)后,三仁祠毀于日軍戰(zhàn)火中。
三仁祠毀了,但有關三仁的精神已深植于這片古老而遼闊的土地。2001年,微子鎮(zhèn)農民王秀珍經多方募捐在原址上修建起新的三仁祠,微子、比干、箕子重新端坐在高高的案臺上接受微子國后世人民的祭拜。
微子清風貫古今
明朝潞城知縣馮惟賢在其詩作《微子清風》中云:忠臣孝子植綱常,報祀應宜付臘長。古廟荒涼苔蘚合,清風猶拂萬年芳。
是的,萬年芳。浸潤著古賢清高之氣,從高高峻嶺上吹過的“微子清風”,以潞城古八景之一,載入了《潞城縣志》。
古人總是聰慧而內斂的。微子清風,一語雙關,既贊古賢清高,又贊山嶺高峻,嶺上綠草如茵,芳香沁人。當人們上得嶺上追尋先賢足跡,拜謁祠廟時,陣陣清風從面龐拂過,浸人心脾。這清風帶走心底的塵埃,讓人以一腔肅穆敬仰之情踏上三仁祠前高高的臺階。
每一位從微子嶺上三仁祠前經過的人,總是會被三仁精神觸動心弦。明嘉靖十九年(公元1540年),荊南名人劉欽順從嶺上經過。他有感而發(fā),寫下詩句直抒胸臆:荒祠關之北,風日太悽惻。好鳥何時下,芳枝無處昔。陵谷不可問,英雄不可作。如何赤素心,不及妖艷色。牛飲三千人,渡河八百國。想見行路者,幾回傷往昔。
他的感嘆被刻進石碑,碑文名曰:殷三仁祠。
時光越千年。今天,在微子的故里微子鎮(zhèn),人們仍然在以自己的方式傳承發(fā)揚著三仁精神。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九,三仁祠前彩旗飄揚,人頭攢動,微子文化藝術節(jié)在這里隆重舉行。數百名當地群眾和來自祖國各地的三仁后裔一同現場共祭殷商先賢,感受和體驗源遠流長的三仁精神?!叭省钡姆N子便在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