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網絡文學名家談寫作 徐二家的貓:“熱血”是怎樣煉成的
來源: 中國作家網 |  徐二家的貓  2024年11月22日08:23

網絡文學蓬勃、鮮活地在這個時代生長著,以它的無限想象,以它的爛漫可愛,以它的現(xiàn)實沉思,給予這個國家數以億計的讀者以各種形式的能量與元氣,創(chuàng)造新的奇跡與可能。

網絡文學旺盛生發(fā),始于寫作初心,成于時代機遇,更離不開所有寫作者一點一滴的耕耘。無論是知天命的閱歷還是Z時代的新浪潮,他們眼睛里閃爍著同樣的光芒,他們對于寫作的每一點思考,都經歷了無數個日夜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中國作家網通過推出“網絡文學名家談寫作”專題,與眾多讀者一起重溫網絡文學名家們的寫作初心,分享他們的文學理念與創(chuàng)作細節(jié)。我們相信,多元與精彩,都將會在這里呈現(xiàn)。

(欄目主持:虞婧)

徐二家的貓,1996年生,番茄小說金番作家。中國作協(xié)會員,2022年中國作協(xié)網絡文學青年創(chuàng)作骨干培訓班學員,魯迅文學院第二十二期網絡文學作家培訓班學員,入選中國網絡文學影響力榜(2023年度)新人榜。代表作《請叫我鬼差大人》《從前有座鎮(zhèn)妖關》《仙人之上》等,《仙人之上》改編劇已完成。

英雄、熱血,是少年們腦海中永遠揮之不去的幻想,也是網文屢寫屢新的主題。無論是曾經大熱的《雪中悍刀行》《龍族》,還是當下正火的《黑神話:悟空》,無不顯示著這一主題受眾規(guī)模的龐大。

提到“熱血”,大部分人腦海中想到的一般都是“大場面”、“大事件”和一個達到巔峰的、富有傳奇色彩的高潮。這些的確是一個“熱血”故事必需的因素。但是構建“熱血”所需要的,并不只是“大”元素,很多時候渺小的人、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能帶來類似的效果。

脫離“主角焦點”的思維定式

我和幾個作者朋友曾經討論過寫作過程中作者“視野”的問題。

有些作者擅長將自身放在“上帝視角”俯瞰整個場景,所以塑造一些“大畫面”更得心應手。有些作者,擅長代入主角個人視角,雖然缺乏宏觀的眼光,卻更能讓讀者有代入感,產生情感共鳴。

我認為自己應該算是“導演視角”,雖然是經驗尚且不足的“小導演”,但這套方法于我自身而言還比較適用。我更擅長先定下一個場景,設置好場景里分別有哪些人、故事腳本是什么,最后再順著“既定劇情”走下去。

但這樣的缺點也很明顯,當“鏡頭”內的角色過多,場景過大,就會有些脫離我的掌控。所以我傾向于將場景內的人物壓縮在五人以內,以“少數人”面臨“大場面”時的表現(xiàn)、反應,側面表現(xiàn)出或壓抑、或熱血的氛圍。只不過習慣了這種寫法后,再用“大場景”營造“熱血”的氛圍,就很難處理了。

跟劇組的徐二家的貓

對此,我的嘗試是,脫離“主角焦點”的思維定式,用主角之外的,可能不太起眼的“小人物”來反襯“大場景”。很多時候,讀者已經習慣了主角和主角團們的個人英雄主義,而且這樣的“一個人拯救一座城”,或者“一個人拯救世界”的模式,往往是以對被保護的人的忽視為代價的。

而將主角擺在一個“第三人”角度,以其目光為“攝像機”,以各個不同的“遠景”“近景”“特寫”等鏡頭,來將這些小人物或悲喜、或恐懼、或熱血的狀態(tài)詮釋出來,同樣可以清晰地告訴讀者,這里即將發(fā)生什么。

這恰恰是我靈感的來源。

創(chuàng)作實景搭建與分析

我們不妨想象這樣的場景:

一座搖搖欲墜的城池,無數士兵為了守護城內的百姓,前赴后繼,最終紛紛死在城外。主角此時還在趕來的路上。

城外,是無數殘忍的妖獸。在這種情況下,一位普通的女孩,面對破開的城門,猙獰的妖獸,內心中充滿了恐懼。但在這種絕望的情況下,女孩即使雙手顫抖,眼中含淚,卻依然撿起了地上的槍,用尖叫來抑制心中的恐懼,面對敵人,毫不猶豫地扣下扳機。

而作為“導演”,是要清晰掌控每個角色的背景、性格以及身份的,哪怕只是一個小人物,同樣可以通過一些細微臺詞的填充,以她更立體的形象,讓讀者加深對這個世界的感悟。

比如這個女孩平日里最喜歡吃讀者們下樓就可以隨意買到的章魚燒。但在廢土末日世界,原本街道上隨處可見的小吃,也成為了一種奢望。所以,她在臨死前的最后一句話是:“好久都沒吃過章魚燒了……”這樣,通過讀者與角色、盛世與末世的強烈反差,宏大的場景和悲壯熱血的氛圍就塑造出來了。

這樣寫有幾個好處:

一是描寫出百姓們面對危險時,愿意舍生忘死地和“英雄”們站在一起,會讓讀者有一種更直觀的“這些人值得被守護”的感動。

二是帶來一種“這個世界不是由某一個‘天選之人’,而是由千千萬萬的普通人共同描繪出的熱血篇章”的感受,因此,當視線再次回到主角身上時,讀者也會產生更深的期待,因為這一個“主角”身上,寄托著萬千“主角”的共同愿望。

每個人,都是自己世界中的主角

如何塑造出一個受人喜歡的“英雄”?

我堅持讓主角在成長路上接觸過的每個人,最終都擁有屬于自己的結局。

例如《鎮(zhèn)妖關》中,男主的一位學長,在修行天賦水平確認之前是“天之驕子”,但“覺醒”后發(fā)現(xiàn)天賦極低,約等于斷送了修行之路,但他沒有氣餒,而是不斷努力、繼續(xù)修行!其實如果他擁有主角的“金手指”,未必會弱于主角。故事最后,他犧牲自己、保護別人,給他們爭取到了修行的時間。有遺憾,有惋惜,但至少,在那一刻,短短的兩章里,他,就是《鎮(zhèn)妖關》的主角。

類似的例子,還有《鬼差》中的張子良,以身養(yǎng)劍,數十年如一日地忍受著痛苦,只為斬出那一劍時的輝煌!

而這,正是我想要寫出的東西。

我所希望的,是我書中的每一個角色,都是有血有肉的,而不是單純?yōu)榱藙∏槎O置的填鴨式的背景板。他們在面對危機時,自然而然產生的連鎖反應,最終也會“反哺”到主角身上,從而達到整個故事的熱血高潮。

角色就在身邊

拍《仙人之上》時,男主的扮演者曾經問我,是怎么想出這么多角色的,并且每個角色性格毫不沖突。很多人會覺得這是一件復雜且燒腦的事。

我在他面前打開備忘錄,里面有一個標簽為“我和他們”的文檔,其中大概有200多個人物的設定,包括他們的性格,特征,喜好。有一些人物后面,還單獨備注了一段屬于他的劇情。

而這些人物,大部分都是還沒有在我的書中出現(xiàn)過的。

我個人是有一點點“魔怔”的。我在看電視劇、刷短視頻、看小說時,時常會因為里面的某句話、某件事,甚至某條彈幕、評論發(fā)呆。然后在心里構建一張邏輯圖,將某些不起眼的文字、想法拼湊在一起,試圖形成完整的故事。雖然百分之九十的結果是令我失望的,但仍然會有那么一瞬間,會碰撞出一段我滿意的劇情和人物。

比如在看電視劇時,男主追小偷,在熱鬧的街道上上躥下跳,對面有車過來時,小偷總是一躍而過,或者直接撞翻。這種情況,我腦海中的想法就是——如果沒撞翻,或者被絆倒,是不是就會很尷尬?

再由此延伸,如果我的書中,出現(xiàn)類似場景,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玩些?

比如男主追賊,縱身一躍,準備上房頂,結果被賣菜大哥一把拽住腳踝,拉回來,并惡狠狠道:“賠我菜錢!”

由此再次延伸……

這賣菜大哥,實力要比男主高,但為什么會賣菜,是躲避仇家,還是大隱隱于市?至少,他應該是摳門或者缺錢的,不然也不會拉住男主!那如果缺錢的話,為什么缺錢?

最后,在經過長達半小時的發(fā)呆后,突然回過神來:“哦,這段劇情似乎也沒有想象中那么精彩,大腦格式化掉!”或者,“咦,還不錯,掏出備忘錄,保存起來”。

最后,賣菜的,打更的,衙役,縣令……

一個個不同身份、不同性格、不同背景的角色,就出現(xiàn)在我的備忘錄里,并在需要的時候,提取出來,讓他們在同一個背景下,按照自己的性格,去肆意生長,達到我想要的效果。

而這些人物所經歷的一切,都會讓這個世界變得真實,也會讓讀者們喜歡上不同的角色,沉醉在這個世界中。就算主角突然“塌房”,讀者也不會棄書。因為他們喜歡的,是這個世界,是這個世界里的每一個人。

做內容是一件辛苦但快樂的事

于黑暗中描寫光明,于絕望中描寫希望,于不幸中描寫幸福,就是我一直堅持下來的理由。

我們向往詩與遠方,向往肆意縱橫的少年意氣,但最終,我們都要為了自己的某種責任,負重前行。但至少,在某個夜晚,我們仍舊可以在某本書,某個人物上,找到自己曾經的影子,或被鼓舞,或被安慰,會心一笑。

這或許就是我所認為的“熱血”最大的意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