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讀就入局的中國歷史》
《一讀就入局的中國歷史》(歷史隨筆)
出版社:中華工商聯(lián)合出版社
出版時間:2024年8月
ISBN 978-7-5158-4067-3
定價:68.00元
內容簡介
從燕趙到嶺南,官兵水土不服,為何趙佗卻以103歲高齡“熬死”九個皇帝?
呂后如何完勝“人彘”?
漢武帝為何憑一“蛋”上位?
李世民放走390名死囚犯,真的不怕引火燒身?
錢弘俶以怎樣的胸懷“納土歸宋”?
一叢花樹如何暴露了魚玄機?
為了自己上位,易牙竟殺死四歲兒子?
岳飛的命運結局為什么被注定?
…………
漫步光陰的沙灘,撫平歷史的褶皺,《一讀就入局的中國歷史》擷取歷史長河中特征鮮明的人物和事件,不拘泥于以往的定論,以獨特的視角分析其個性、命運與時代的聯(lián)系,通過追尋歷史的綠野仙蹤,探索個體的生存路徑,展現(xiàn)鮮活的歷史畫卷,反思人性深處的弱點與缺陷,盡顯不同的人生況味,在史籍中提升古典教養(yǎng)。
或許,在時間的沙漏中,每個人看到的都是自己。
作者簡介
劉世芬,筆名水云媒,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石家莊市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副主席。著有散文隨筆集《毛姆:一只貼滿標簽的旅行箱》《毛姆VS康德:兩杯烈酒》《看不夠的<紅樓夢>,品不完的眾人生》等多部,多篇作品被轉載、入選全國各類文學選本、年選、排行榜,并被應用于各地中高考閱讀理解及公務員模擬試題。
目錄
自序:綠窗明月在
第一章 王權的陰影:幾多奇葩幾多奇跡
從焚書到坑儒:帝王治世的灰色邏輯
“熬死”九個皇帝的南越王趙佗的長壽奇跡
項羽的錯位:堅車能載重,渡河不如舟
“流氓皇帝”與仁義皇叔
劉徹的奇遇:一蛋定乾坤
李世民為390名死囚犯甘冒大險
武則天:從馴服烈馬開始的女皇之路
快意棋盤的唐肅宗李亨
杯酒釋兵權的嚴重后遺癥
納土歸宋:偉大的歷史放棄
出家,是順治帝執(zhí)愛的歸宿嗎?
第二章 紅顏的淺吟:時而香艷,時而刀劍
西施故里的冠亞軍
呂后與“人彘”,一張女人斗法的遠古底片
李夫人:人間第一清醒
漢元帝如何“錯過”了王昭君?
明明可以拼顏值,她終以溫良賢淑助夫上位
甄宓與郭嬛:“農夫和蛇”的故事何曾止歇
長孫皇后:脂粉靡麗中的一股清流
羅四:紅頂商人為你“洗秋”
第三章 臣子的掙扎:賢與奸的糾纏,忠與逆的對決
管仲一糧收四國
范蠡救子還是害子?
桓公想食人肉,他以四歲兒子獻祭
黃金千兩與季布一諾
楊震:“四知太守”
天意洛陽宮
馬周:從門客到重臣
秦檜的壞,你知道多少?
第四章 武將的結局:忠勇是一回事,對錯是一回事
凄迷哥舒瀚
侯君集私藏夜明珠
從少年犯到一代軍神的狄青
岳飛必須死的三個“理由”
慧眼識珠的宗澤
袁崇煥的生前名與身后事
毀譽參半多爾袞
第五章 在野或在朝:天下才子難以回避的選擇題
漫漫潮州路,江山盡姓韓
當年,李白繞過西湖
世間最美的刑罰
寧為宇宙閑吟客
林和靖:誰肯抱鶴家西湖
筆底明珠無處賣
湖山一“?!比?/p>
能潦倒,也逍遙
第六章 角落里的才女:吹花嚼蕊弄冰弦
詠絮女以詩才自救
王韞秀詩諫“鳳凰男”
何得無價兼有情
望江樓下薛濤箋
若得山花插滿頭
誰記琴操一段情
你儂我儂若奈何
第七章:五行八作的痕跡:明滅著人間最動人的煙火
活在《詩經》里的大小毛公
這款梨膏有點甜
孫思邈:不是御醫(yī),勝似御醫(yī)
堪比西天取經的“一言止殺”
歷史上最早的“CFO”
兩千多年前的“心理醫(yī)生”
自序
綠窗明月在
近年,我因惡補歐美文學,大量閱讀歐美作家的作品,對中國歷史有所疏離。而這本書的選題,讓我有片刻的恍怔,意識到該切換頻道了
非中文系,也非歷史系,出身工科,文學寫作純屬業(yè)余——這就是我,一個文學票友的現(xiàn)狀。
稍作收攏,原以為工科和文科有如山如海的隔膜與違和,不料,文史不分家,竟是真切的存在。
原來,在一直以來的閱讀和寫作中,也時而往中國歷史這邊“張望”一下,那些本以為湮滅得無聲無息的歲月顆粒,此時,一聲“歷史”的鳴哨此前讀過的書,走過的路,吟過的詩,見過的人,都乖乖前來集合
自記事起,父親就愛捧著一本黃舊的“老書”,戴一副老花鏡,讀得津津有味。那本舊書,豎排,繁體,對于尚未上學的我來說就等于天書了。有時我轉到父親身后,看他用鋼筆在字間劃著,手指間尚存剛從田間勞作時帶回的土屑……他手中的書并不固定,當我認字之后,可以辨認出有時是《資治通鑒》,有時是《隋書》,肯定還有別的,只是我的記憶已被時光掐斷。唯一難忘的,是他那個捧讀的姿勢。那時物質匱乏,全家人三餐無繼,而父親的閱讀明確告訴我:書頁上的文字比吃食金貴。
從舊私塾出來的父親,讀這些書并不奇怪,我當時年幼不懂它們的意義。后來升學到省城,工作、成家后,父親有時跟來居住,每次仍帶著一兩本書。此時那些書已經像他的人一樣匐然老去,黃舊殘破,仿佛分分鐘會散架一般。他經常倚在床頭或沙發(fā),仍是那個固定的捧讀姿勢,我那時為工作和家庭忙得焦頭爛額,好奇地問父親那書有什么好讀?父親說:“你們那么忙,我又沒事,看著書里的事解悶而已。”
《資治通鑒》竟能讓父親解悶!這是我在奔波之余偶爾的打量。我學的紡織專業(yè),從未接觸過這些書。后來女兒稍大,可以稍作喘息時,父親也故去了,我漸漸地試圖剖解父親曾經的那顆蒼古之心,每有豁然之感
我雖不曾系統(tǒng)閱讀《資治通鑒》等書,但父親那個捧讀的姿勢,像某個讖語,把我?guī)нM一種歷史場域,深深影響了我之后的閱讀和寫作?,F(xiàn)在回望,我那點可憐的歷史知識源于家中藏書中的古籍以及古詩詞。我自幼對遠古故事和古詩詞癡迷,后來再教女兒背誦,其中的歷史人物、事件、地點、傳說、形成一種類似歷史課的知識點,而這又呼應著父親的閱讀,一個遼闊的文史疆域在眼前鋪展。
日后的行走,又強化了這些零散的歷史記憶。
工作后,我?guī)缀踝弑槿珖魇?。莽莽華夏,千丘萬壑,古跡處處,這樣的行走中,經常與此前紙上的古人或事件猝然相遇。有一次我在江西贛州晚飯后與當地工作人員一起前往三江口。章江,貢江,贛江,一路走來,募然抬頭,竟是“郁孤臺”,心頭一凜:郁孤臺下清江水?辛棄疾雕像前久久低徊,同行的人都去看江了,我仍萬千思緒。曾經的閱讀并未探究郁孤臺在哪個城市,此處偶遇,欣喜不已。神州處處,不經意中與古人對話,這讓我想起父親,我比父輩幸福得多。
從贛州歸來,郁孤臺揮之不去。于是引發(fā)了我對舊時文人武將關于“長安”這一象征著權力中心的復雜思考。想辛棄疾曾在那里仰天長嘯,我的心不由得為這個古人揪緊。當時還想,他為什么望長安呢?不是應該望臨安或汴梁嗎?
這些年我也因工作和生活關系經常前往杭州。在我心里,這座美麗的城市不但是一本詩詞集,更像一本歷史教科書。由杭州發(fā)散開去,溫州的江心嶼,昔日青田今日文成縣的劉基故里,在臺州尋訪嚴蕊的《卜算子》影跡,在金華的八詠樓、衢州的文廟……有一年春節(jié)到諸暨旅游,本意是看西施故里,卻意外地發(fā)現(xiàn)一個陌生名字——鄭旦??次淖纸榻B才知鄭旦的美賽過西施,還是西施的伯樂。站在鄭旦亭前,我思緒難平:世間有幾人知道鄭旦呢?
有一段時間,看上去很是“好學”的我,其實越到后面就有了些實用之想:教女兒背誦詩詞和一些地理歷史知識。有一次我?guī)ツ暇?,莫愁湖里撞見勝棋樓,此前教她背誦的“為君難,為臣不易”,以及背后的君臣對弈立即涌現(xiàn)眼前,索性對她來個“現(xiàn)場教學”……
前幾年,我受一位作家之托,校對一本關于魏徵的文學劇本,并寫書評。之后不久我去洛陽,正值春日,無暇欣賞嬌艷的牡丹,迫不及待地向本地人打聽劇本中所描述的洛陽宮,直到被告知:洛陽宮已成云煙,代之而起的是今天可見的明堂和天堂。
逝者如斯。不過,美國博士拉德福德·斯科也提出:時間并不會像水一樣流走,時間中的一切始終存在。我深以為然。本以為繁復庸常的生活吞噬了以往的一切,如今機緣喚醒,才發(fā)現(xiàn)這些歷史點滴竟如此牢固地沉淀于心的深處,此刻它們爭搶著跑到筆下
一百五十多年前,托爾斯泰在《戰(zhàn)爭與和平》中說:“每個人都有兩種生活:一種是個人的私生活,它的興趣越抽象,就越自由;一種是天然的群體生活,人在其中就必須遵守給他預定的各種法則?!?/p>
一樁完成的行為,一場業(yè)已發(fā)生的既定事件,是不可挽回的;一個人與千百萬人在同一時間內的匯合、互動,從而成為了歷史
自從人類生活在地球上,人心的躁動永無饜足,似乎古代沒有哪一個國家可以幸免于動蕩與悲劇,也沒有哪一個社會能夠達成永久的歲月靜好,更沒有哪一個人能夠超然于歷史。以史為鑒,對于普通人來說是了解歷史或許更重要的是指導當下,燭照未來。
寫作和閱讀的過程猶如在歷史的沙灘上漫步,歷史的濤聲一波又一波傳來……想到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上,先人們曾經努力生活過,美丑善惡,殺伐與和平,分分合合,青山依舊,幾度夕陽,一直到今天,其實這蠻隆重的。
綠窗明月在,青史古人空
歷史,總是充滿遺憾的,歷史本身就是遺憾。人或貴為皇族,或微至螻蟻,誰人能一直志得而意滿?不信你瞧,縱使人類發(fā)明了AI,遺憾仍舊是有的。遺憾,已為人生常態(tài)。
但重溫歷史,能夠減少、降低遺憾的頻次和程度;能夠提供現(xiàn)實生活的借鑒和啟示;能夠啟迪智慧,規(guī)避風險,未雨綢繆;能夠放眼風物,知來路,明去處,知進退,明得失,權作為未來儲值。
感謝這本書的出版,將我此前的歷史閱讀和積累全方位整合提煉。畢竟仍是非史學人士的一次歷史書寫,一己之思,一孔之見,期待讀者指正。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