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學》2024年第6期|湯朔梅:老農的蒲鞋
還有誰會記得它呢?每當打倉庫場經過,瞥見掛在屋檐下的那只蒲鞋,總會這樣想。但那時集體已解散,倉庫也不再囤糧育種。只有在收割季節(jié),個體農戶將水泥場地分割成井田,曬場脫粒。大多的時候那里空著,場地的壞損處、縫隙間,開著不同季節(jié)的野花,只有狗尾巴草卻近乎常年搖曳著。
只有當春夏間,麻雀在蒲鞋里做窩,黃口小雀伸出脖子嗷嗷待哺時,經過的路人,或許朝檐下瞟一眼。那也只是在意鳥雀,并不注意那只作為鳥窩的蒲鞋。
鄉(xiāng)下農舍,屋檐下掛一雙草鞋或蒲鞋,是尋常事。農閑時掛起,等用得著時,隨手取下。而唯獨這只蒲鞋一直掛在那里,未見取下,甚至沒換過地方。
蒲鞋的主人老農,是我發(fā)小阿戇的爸爸。
這個老農,大半年總穿著蒲鞋。村里人說,他沒腳趾頭,稍著涼,沒腳趾的關節(jié)處鉆心痛,穿蒲鞋保暖。其實還有個原因,沒了腳趾,行動不穩(wěn)。蒲鞋雖然蠢重,倒使老農的底盤穩(wěn)固了許多。
那年長津湖一役,不少人永遠留在了那里。老農命大,在丟下十個腳趾后復員回家了。
叫他老農是因為他名字里有個“農”字——“志農”。其實我們記事起,他還并不老,才三十來歲。只是常年趿拉著蒲鞋,束著作裙,顯得老相。叫他“老農”,還在于他田里的技術活什么都拿得起,犁地、耙地、罱泥、窩稻種,還會推草鞋、蒲鞋,絞擔繩、糞桶索,編米囤、小娃的草窠。復員后,村民選他當隊長,可他知道那必須是壓扁擔帶頭的主,沒了腳趾,挑重擔不能,誰服?選他做倉庫保管員,答應了。倉庫系存放糧食、飼料的所在,由老農看著,村里人放心。
自那以后,他褲腰帶上,除了水煙筒,多出了一串鑰匙。農藥間、化肥間、農具間、飼料間、種籽間、糧倉,雜七雜八有七八把大小不等的鑰匙。其中好些鑰匙,隊長阿囡哥都沒有。村民開玩笑說,老農比阿囡哥權還大??砂⑧锔缫稽c不吃醋,反而“咯咯”笑著,接食管抽動得像魚鷹。阿囡哥也是抗美援朝回來的,比老農小幾歲,對老農言聽計從,常常將難處理的事,叫老農干。譬如,檢查農活質量,這是很得罪人的營生。每到插秧季節(jié),為了趕進度,社員有偷懶的,往往行距過寬。那多半是在田中央。老農當然知道其中的竅門,常常戳著兩個沒腳趾的腳,艱難地涉入。一旦被他查到,必毫不留情地拔除。插秧的都是女人,見拔,就像麻雀打翻蛋般吱喳,罵街。老農也不示弱,接口就開罵,而且挑最難聽的罵。女人們到阿囡哥那里告狀,阿囡哥信老農,只是呵呵著,從未準過。于是返工重插,還要扣公分。這是得罪人的差事。不過老農不管誰,即便是自己老婆,碰著了,照罵不誤,而且也一樣的難聽。連自己的女人都罵?社員們也沒話說了,只是背后給他起了個綽號——“軍閥”。
每到年底清倉核產,我們生產隊的糧棉產量總是全大隊最高。隊長阿囡哥每年上臺領獎,捧著獎狀回來,一路上逢人便笑,粗大的接食管像魚鷹般上下抽動個不停。明眼人說,別忘了,這里面有老農的一半功勞呢。不過那也離不開阿囡哥會識人用人。
多數(shù)時間,老農一直待在倉庫里。不是翻曬種籽,就是修犁耙,修理放種籽的谷囤,或者替人家絞擔繩什么的。特別是稻麥登場后,他就吃睏在倉庫里,飯由兒子阿戇送去。
老農話少,人們都有些怕他。阿戇也怕,盡管沒見老農收拾,可阿戇見父親就像老鼠見貓,能躲則躲,送飯沒辦法。但我們不怕他,看得出他話不多,其實喜歡小孩。
農閑時,特別是冬天,倉庫場堆滿了柴垛,我們捉迷藏,或者在亂柴堆里翻筋斗。老農坐在鋪稻草的階沿上,邊孵太陽邊扎草窠,哼著不成調的什么曲子,不時朝我們看一眼。后來知道,他哼的是志愿軍軍歌。除非我們玩得太野,爬上去掀開柴垛頂,或者玩火柴,他才大聲呵斥,拿著雞腳掃帚追上來。我們故作鳥獸散,其實知道他追不上。那腳,那蒲鞋,行動太慢了。
大多的時候,我們圍著他,坐在他鋪的稻草上,纏著他玩兒。他完全忘了我們的頑皮搗蛋,教我們用稻草芯做稻雞,用瓦片在水泥地上畫動物。他畫的兔子最好看。如果是麥收時節(jié),他給我們用麥秸編麥田籃、麥田螺。那是可以放焐酥蠶豆的。
向陽的階沿四周是稻草,很暖和。他脫下蒲鞋,裸著沒有腳趾的腳擱在稻草上。那腳很難看,像下漁網趕魚的木榔頭,創(chuàng)口處盡是皴瘢。
見了沒腳趾的腳,我們想起他打過仗,那是個崇尚英雄的年代,就纏著他講戰(zhàn)斗故事??衫限r盡管罵人不打格楞,卻一點不會講故事。我們想起有人埋汰他沒打過仗,只是在養(yǎng)馬,就問他打過敵人嗎。他也不說,被我們纏得煩了,就低下光頭給我們看。那其實也不算光頭,頭發(fā)有半寸長。那頭皮上面有一道筆直的疤痕,他說那是子彈留下的。他說那子彈再低一點,或者往下鉆,自己的吃飯家伙就沒了。他頭上還有兩個旋,那疤痕正好從兩個旋中間穿過。聽老人說過,頭上兩個旋的人,脾氣壞,可命硬。從老農看來,確實不假。這子彈正好從中間穿過,像三八線。
老農肯定有故事,只是像夜壺里的石頭,倒不出來。即便我們再替他吸水煙時點媒子,再替他吹煙筒上的灰燼也白搭。村里人說,老農根本沒上過戰(zhàn)場,腳趾凍沒了就下來了。那都是些遭過他罵的人,背后埋汰。我們相信,老農打過仗,那穿過兩個旋的疤痕就是證明。
見他坐在階沿上吸煙,我們老纏著他,甚至于騎到他肩上,揉亂他的頭發(fā),摸那道疤痕。那兩個旋很執(zhí)拗,我們揉亂了,可一松手又成了回轉的螺旋。即便我們這樣,他從不惱。喉嚨里咕嚕咕嚕的,吐出一口濃痰,射出三四步遠,在泥塵里滾成一個圓球。有一次,我們正打鬧著,忽然聞到焦炭味,不知誰驚叫一聲“著火了”!等大家轉頭,發(fā)現(xiàn)一只蒲鞋的頭已燒穿。那蒲鞋是蒲花、荻花夾著蒲草編的,易著火。那一定是我們中的誰,將沒燃盡的煙末,吹到了蒲鞋內所致。真應了俗話:討好討好,碰疼燎泡。
老農沒罵我們,站起來,把水煙筒插在腰間,然后提起那落單的蒲鞋的繩子,掂了掂,一副惋惜的樣子。
他看了看大門旁的墻壁,發(fā)現(xiàn)一人多高的壁上有一枚鐵釘,就走過去把那落單的蒲鞋掛了上去。老農裸露的赤腳走起路來樣子很怪,屁股頻繁地扭動著,像個小腳女人。怪不得他要穿蒲鞋。他叫阿戇回家取了雙草鞋,可沒腳趾穿草鞋顯然不適,那需要腳趾頭夾住的。沒法,只好將就。
后來,他又給自己推了一雙新的??尚缕研哪_,腳踝處蹭得血殷殷。阿戇的媽在鞋口沿了一圈布條。
那蒲鞋掛在墻壁上,可它也沒閑著,還能派用場。事實上,不管是什么,到了老農手里都是寶,沒一件廢物。在出工的白天,他把鑰匙放在那只蒲鞋內。傍晚收工時,他再別在腰間。倒不是嫌它們累贅,而是走起路來鑰匙會響。只要聽到聲音,人們就知道老農來了。即便在磨洋工的社員,聽到鑰匙聲,就故作賣力地干活。其實,這一切都逃不過老農的眼睛,只是他沒見著,就不好罵?,F(xiàn)在好了,有了蒲鞋正好。反正大白天的,不會有人來偷東西、占小便宜。除非是收割季節(jié),倉庫里才堆滿稻谷、麥子、油菜籽,其余的時候,只有種籽農具什么的。那些個東西,我們屁孩不感興趣。
忽然有一天,我們在倉庫場上翻三角片,正耍得起勁,夜壺鬼頭鬼腦地說,你們知道嗎?倉庫里進了一批豆餅和糠餅。
那是饑餓年代,我們屁孩除了玩耍,就是到處找吃的。即便不怎么餓,嘴巴老饞。夜壺說的時候,雖是春天,可樹上沒結果子,野葡萄、毛桃什么的才開花,蠶豆剛結莢,田野上沒什么充饑解饞。
聽夜壺一說,屁屁跟阿榮使勁地吸溜著鼻涕,好像有些激動。大家不約而同地看看阿戇,意思是如果去偷,被老農抓住咋辦?
我們都知道鑰匙就在那蒲鞋里,可不敢。其實,鑰匙在蒲鞋里的秘密,過了好久才被大人們知道,但即便是手腳不怎么干凈,或者貪小便宜的人,也不敢。不僅怕軍閥罵,還知道這軍閥很細心,他在不經意間做了記印,稍有經動,他都知道。有人才說,老農當年是偵察兵,他的腳趾就是在埋伏時凍掉的。
這要瞅準機會,等他去鎮(zhèn)上什么的再下手。
機會終于來了。一天阿戇說,他爸今天要去鎮(zhèn)上買農藥。那天我們故意不在倉庫場玩,而是選擇隔一條河的屁屁家場上玩,但看得到倉庫。
果然,在太陽高過樹梢的時候,見老農開了倉庫門,出來時將一個麻袋甩在肩上,然后將鑰匙放進了蒲鞋。
看著機會在向我們招手,大家高興得在柴垛間翻筋斗,往空中甩帽子扔鞋子。覷著老農鼓搗著沒腳趾的腳折過去,被阿囡哥家的竹園擋住,我們就朝倉庫場飛奔。到了門口,夜壺騎在阿戇的肩上,熟門熟路地從蒲鞋內掏出鑰匙,打開倉庫門,魚貫著閃了進去后,把門拽上。
豆餅和糠餅像飯籃蓋一般疊著,足有我們人高。赭黑色的是豆餅,暗黃的是糠餅。倉庫里滿是豆餅、糠餅散發(fā)的香味。
怎么下手?那都是整張的餅,老農一定點了數(shù),再說也太大,不方便掖藏。那邊不是有零碎的嗎?夜壺說。
我們就在麻袋、草籃里尋找。結果是阿戇在蒲包里找到,一個是豆餅,一個是糠餅??凤灥牧闼槭前驼拼蠡蛘吒〉囊汇葶?,豆餅則碎成蠶豆般的顆粒。我們不敢戀戰(zhàn),怕被發(fā)現(xiàn),就胡亂地往口袋里裝。末了,將散落在地上的一一拾盡,將蒲包恢復原樣。
得手后,我們躲進蠶豆田的壟溝里。豆餅很硬,甚至比炒蠶豆還硬,嚼起來嘎嘣嘎嘣的,磕牙肉;糠餅很松,入嘴即散開,但兩口下去,嘴里的唾沫被吸盡,以至于舌頭都撩不轉。但這無妨我們解饞、充饑。我們伸著脖子吞咽,像吃著糠的雞鴨,脖子伸得長長的,還不停打嗝。
幾天里,老農沒動靜??晌覀冃睦镉行┨?,阿戇把他吃剩的那份放在我處,生怕被他老爸發(fā)現(xiàn)。我們本來一有空就匯在倉庫場打菱角、翻三角片,可自那后就不敢再去。即使看到老農一個人坐在階沿上,吸水煙,逮虱子,也不敢上前。誰吃得準老農發(fā)現(xiàn)沒有?
然而問題還是來了,那倒不是老農,而是連續(xù)幾天吃了那些東西后,拉不出。
老農從場地上經過,看到蹲在籬笆旁的我們痛苦的樣子,習慣性地吐了一口痰。我們哭笑不得,有些尷尬。
“老農伯伯飯吃了嗎?”夜壺擠出微笑與老農打招呼,我們那兒見面時常這么打問。
老農沒應,轉過了頭往前走。我們心里還是嘀咕著:老農是不是已經發(fā)現(xiàn)我們的勾當,只是沒戳穿呢?
十來天過去了,看來老農沒發(fā)覺,否則按他的軍閥脾氣,一定饒不了我們。于是又去那里玩,與他套近乎。夜壺一口一個“老農伯伯”,阿榮幫他在水煙筒上裝水煙。老農脫了新蒲鞋,讓沒有腳趾的腳轱轆曬太陽。阿戇在一旁不敢親近他爸。我看到掛著的那只蒲鞋,想到那天偷鑰匙作案的事,偷偷看了老農一眼。
老農平和愜意地吐出長長的煙,瞇縫著眼,一副享受的樣子。
正是百鳥下蛋孵小鳥的時候。幾只麻雀相中了那只蒲鞋,落在釘子上吱喳。一只麻雀落到蒲鞋口,然后飛入,如此再三。它們想在里面做窩。是不是看見里面有一串硬邦邦的東西,還是看到老農常將手探入,所以最終沒做成窩呢?
我們早已忘記在籬笆旁蹲著的痛苦,所以又想到里面的豆餅、糠餅了。主要是沒被老農發(fā)現(xiàn)壯了膽。
可還得候機會。俗話說,功夫不負有心人,這話不虛。
一天剛過午,老農與阿囡哥倆人正坐在倉庫門檻上嘀咕著什么。這時高音喇叭響了,在喊:喂呀,大隊有個通知,各生產隊隊長、倉庫保管員聽到通知后,馬上到大隊部開會。
通知連播了三遍。
我們竊喜,但不能像上次那樣狂歡,怕老農看出苗頭,于是故作若無其事地照玩不誤。夜壺朝我做了個鬼臉。阿榮狠狠吸溜一下鼻涕。阿榮就這樣,一高興鼻涕就不招自來。
臨走,老農還轉過頭關照兒子阿戇:勿要心野,早點回去幫阿奶割兔子草。
說完,就和隊長阿囡哥一前一后走了。
等不見了人影,我們一個箭步奔到門首。墻根正好有一架梯子,阿榮布好梯子,夜壺猴一樣上去取下鑰匙。
熟門熟路的我們直奔蒲包。
知道老農去開會,一時半會回不來,于是我們放肆了起來。除了在口袋里裝滿豆餅糠餅,翻找還有什么可以淘的。有糞桶上掉下來的鐵箍,那是可以玩滾鐵環(huán)的,粗鉛絲也有一大扎,只是沒有鉗子,拗不斷。在老農修理農具、鐵器的工具箱里,有許多華絲片,這可以當銅板,也可以做鐵陀螺……
正搶奪得起勁,阿榮壓低聲音說:不好!老農回來了。
快!趁現(xiàn)在跑還來得及。我提醒說。
等老農走到門口,一切都明白了:梯子布著,門虛掩著,一串鑰匙扔在梯子下。
我們早已逃得無蹤無影,還不敢逃回家待著,而是拿了鐮刀籃子去割草,爭取比平日割得多一點。即使老農告狀,家長看在草割得多的面子上,板子打得輕一點。
那晚我們到擦黑才進家門,草自然割了很多。大人搞不懂,這幾個屁孩怎么一下懂事了?
第二天我們知道,阿戇那晚遭了老農收拾,腳踝里都是細竹梢抽的痕。那是家長收拾孩子的慣用招數(shù),好像是一個師傅教出來的。那竹梢剔除了竹葉,很細勁而有彈性,只要手腕一抖,就著道。打在腳上、屁股上很疼,卻又不傷筋骨。
近水樓臺先得月,阿戇先遭打,誰叫他是老農的兒子?我們算計著,這一頓家生是免不了的,只是時間問題。所以,往后的幾天,我們都特別乖,不再一不留神就跑得不見蹤影。除了割草喂兔子,常圍在爸媽的身邊,幫這幫那,一副討好的樣子。搞得爸媽摸不著頭腦:這個囡近來怎么啦?一下子乖了許多。
我們自然不敢再去倉庫上混,路上看見老農,看看躲不過去,就尷尬地叫一聲“老農伯伯”,然后趕緊離開,唯恐他問起那天的事。老農常“嗯”一聲算是回應,一副愛理不理的樣子。
時間這東西真是能淡化一切的。阿戇被打了一頓后,老農并沒有告我們的狀。過了些時候,有一天,我們經過倉庫場,場地上曬著稻種,老農坐在階沿上吸水煙。我們齊聲叫一聲“老農伯伯”,聲音有些虛,也有些假,怎么可能叫得那么整齊呢?
老農吐出一個煙圈,朝我們招了招手。我們幾個相互對看一下,做了個鬼臉。阿榮習慣性地抽了一下鼻子,像是壯膽。
我們只好過去。心里在嘀咕:老農該怎么收拾我們呢?
若是平時,我們肯定圍上去,坐著給他裝水煙,靠在他背上看他頭上的疤痕。老農也不說話,自管自地吸煙。站著的我們都有些無措。
夜壺朝我對看一眼,伸了一下舌頭,開口說:老農伯伯,我來替你裝。
老農吹出煙末子后,將水煙筒頭給夜壺。僵局打開了,我們也放松了。于是又像以前那樣圍坐在老農身旁。
我們習慣了老農話少,可今天卻有一種威壓的感覺。
麻雀其實一直覬覦著那只蒲鞋,這一段時間,沒見老農的手在鞋口進進出出,于是常飛到沿口探視。
麻雀在嘰喳,老農瞟了蒲鞋一眼。然后說,你們以為我沒發(fā)覺,其實我早發(fā)現(xiàn)了。
我們嘿嘿訕笑,一副尷尬相。
我知道你們餓,嘴饞。可那是集體的東西,以后不可以這樣。老農說。我們不是“嗯嗯”就是點頭,懸著的心放了下來??磥硭粫俑鏍盍?。心里生出一絲感激。
過了一會兒,老農走近倉庫,從里面拿出一個三角麻袋。我們知道,里面是陳年蠶豆。那天也想偷的,只是那蠶豆必須得炒了吃,這樣會被家長發(fā)現(xiàn)。發(fā)現(xiàn)了知道是偷來的,也一定遭打。我們要的是現(xiàn)成的,所以那兩次都沒下手。
老農解開麻袋口,給每人抓了滿滿一口袋。邊抓邊說,以后可別再偷東西??!
那些蠶豆是隔年的種籽余下來的。有些已變黑。蠶豆上都有一兩個洞,那是一種叫“赤狗”的昆蟲,比蛘子大,像小的瓢蟲,只是通體黑黑的。它們在蠶豆里掏一個洞,在里面過冬,待初夏再出來。
那些蠶豆已沒什么用,除非浸泡了喂豬。老農分給我們,也算是徇了一回私。
因為是老農給的,我們敢叫母親炒了吃。那陳年的炒蠶豆很硬,而我們饞嘴的牙齒更鋒利。那些赤狗連同蠶豆被一炒,吃起來咸咸的松脆,有一股特別的香味。赤狗夾雜在里面,甚至比蠶豆更好吃,就像吃其中的肉餡。
自那以后,老農的鑰匙從不離身,人們只要聽到“晌啷,晌啷”的聲音,就知道老農來了,干活就越發(fā)起勁、認真。
那只蒲鞋,因為沒人去動,孵出的一窩窩黃口小雀,從鞋口伸出呆萌的腦袋,張開大大的嘴,嗷嗷個不停。其中有幾窩已羽毛豐滿的小雀,被我們掏得,放在籠子內飼養(yǎng)??赡切┤竷海銊e看它們小,黃口依舊,可已有心性,就是不肯吃喂食的麥粒、菜籽,只一個勁地鳴叫,想飛出籠去。夜壺說,還是掛在蒲鞋邊的鉤子上,讓老麻雀喂養(yǎng)。
夜壺這招真靈。麻雀們見了,都圍著籠子啾鳴,撲到上面用喙啄籠子,以至于啄得喙上鮮血殷殷。看看沒法營救,于是銜來麥粒、蟲子喂養(yǎng)。那是小雀的父母,幾乎一整個夏天,它們不離不棄。要不是這些小雀,那對老麻雀,早已再孵蛋了。即便不再生養(yǎng),最起碼可以自由自在地飛翔、覓食,可如今卻是異常辛苦與煎熬。
整個夏天,收獲了兩季糧食,一熟麥,一熟早稻。倉庫場上往來的人不斷,即便夜晚,也燈火通明。那對雀兒,也不避生人。那些被收割季煎熬著的上了年紀的人,在勞作的間歇,看到這樣的情形,不免感嘆:可憐天下父母心,鳥雀尚且如此,更何況是人呢!
我們自把那籠子在那里一掛后,早不再玩兒了。至多經過時用一根稻草逗逗。貓是覬覦過它們的,可在半空中蕩著,夠不著,喵喵了幾回也就泄氣了。只有老農,異常忙,白天忙乎一整天,晚上還要住在倉庫里看護堆得如山的麥子、稻谷。即便隊長阿囡哥要安排人值班也不依。他說不累,看著堆成山的稻麥,聞著糧食醇厚的香味,睡得香甜、安穩(wěn)。其實,那時社會風氣好,門戶人家都夜不閉戶,盡管都不寬裕,勒緊肚子過日子,可有誰會偷?
終于有一天我們經過時,發(fā)現(xiàn)那籠子空空的。老農說是他放走的,看著這一對老麻雀實在太辛苦、可憐了。不過開始時,那些已成年的小雀們,在玩耍一陣后,還會飛回來,特別是晚上,還會來歇息、過夜。后來,這樣的次數(shù)漸漸減少,再也不來了。麻雀的團隊太龐大了,融入其間,誰也認不出。再說天地是那樣的廣闊,它們的未來更是那樣的長遠。不過老農說,他還認得出那個麻雀家族,特別是小雀們,那聲音不一樣。
老農還說,那年除“四害”,麻雀也是其中一害,人們到田野里用網捕捉,用竹竿驅趕,還用鑼鼓、臉盆敲擊驚嚇,以至于麻雀無處藏身。有一回,幾只落單的麻雀從空中飛過,他打了個噴嚏,一只麻雀就從半空中跌落下來,在地上痙攣,不知是餓的還是驚嚇的。
我們不相信,老農一定是在編故事。許多年過后,再想起當年老農說的,卻越來越相信了。相信了他能辨認那幾只小麻雀,也相信打個噴嚏麻雀就掉地上。而要懂得這些,那得經過多少歲月的歷練?
那個鳥籠是阿榮拿來的,空著后阿榮又拿了回去。我們約好等下次,捕到什么鳥雀時,再派用場。
也許是之前那里掛過鳥籠的緣故,從此后,再也沒有麻雀在蒲鞋里做窩,鳥雀也有記性。蒲鞋掛在那里日曬雨淋,誰也不再留意。漸漸地,蒲鞋里長出了麥子、稗草,黃梅雨季還會長出稻子。那是在倉庫場脫粒時,被脫粒機彈射上去的,只要溫濕有雨水,它們就生長了,更何況那些小雀們留下的糞便,在提供養(yǎng)料。有趣的是,上面還會按季節(jié)開出各色花朵。比如薺菜花、毛茛,還有我們叫不上名的野花,黃紅白紫。那都是季節(jié)分明的花,一茬茬,很短暫。只有狗尾巴草時間最長,除非冬天,它們一直搖曳著,不多,也就三五莖。它們是哪里來的呢?一定是被一陣風刮來的,或者是鳥雀在上面過夜,從羽毛里抖落的。
到了冬天,雨水稀少,天氣轉冷。上面的花草都枯萎了,留下干枯的莖蔓,耷拉在蒲鞋的沿口。那樣子像《荒島余生》中,陪伴孤獨的聯(lián)邦快遞員查克的那只排球威爾森,邋遢而潦倒。
年復一年,蒲鞋上的花草歲歲枯榮。忙碌的人們誰會留意?我們這一窩屁孩也在長大。老農本想做一輩子倉庫保管員,可那一年集體解散,分田到戶了,也不需要他再監(jiān)管生產勞動的質量了。糧食、種籽都進了每家每戶,倉庫再也用不著了。他沒有失業(yè),因為是農民,農民還有三畝田。他雖然老了不能干重活,但阿戇已長大,雖讀書沒出息,可有一股子蠻力,是個當農民的料。老農就指導著阿戇干技術活。幾個哥哥都成家了,他也要為阿戇起梁造房娶親。阿戇小時候沒少遭老農收拾,可棍棒底下出孝子,與幾個哥哥相比,阿戇最孝順。
只是在無聊的時候,老農心里空蕩蕩的,鎮(zhèn)上原先的茶館沒了,能去哪兒呢?只有去倉庫場坐坐。那只蒲鞋還掛在那個地方,只是里面不再長出各種花草了。和他同齡的人,都已改抽卷煙,而老農還習慣吸水煙。水煙甘肅產的最好,他講究。水煙上烙著“甘”字或“肅”字,以“甘”字最好。這個阿戇也知道,耳濡目染嘛。如今水煙難買,阿戇就網購。看看沒了,一買就是一封,一封十板水煙。
他還是坐在倉庫場的階沿上,一副顢頇樣,像那只排球威爾森,不,更像那只蒲鞋。天氣晴好,一坐就坐老半天,邊吸著煙,邊像在想事。倉庫場上的水泥地,壞損處長滿了草,他會下意識地去拔除。風化的磚墻,滲出白花花的芒硝,幾只鴿子在啄食。麻雀似乎更多了,老農是不是還記得那窩小麻雀及它們的家族呢?
我?guī)状位乩霞医涍^,看到他坐在那里,跟他招呼,叫“老農伯伯”,他咧嘴一笑。
那年,紀念抗美援朝七十周年,我負責收集、整理志愿軍的紀念資料和遺物,就自然想到老農。阿戇找出了老農的退伍軍人證書,還有一枚二等功的勛章,連同那個水煙筒。老農早去世了,沒趕上新世紀,其實,到我們收集資料時,當年我們村三十來位志愿軍,僅存四位,而且都是九十開外的人了。
老農不僅凍掉了十個腳趾,而且是立了功的??伤皼]提過,也沒講他的戰(zhàn)斗故事。我怪阿戇,說你之前怎么不將這些東西拿出來呢?阿戇憨厚地笑笑說,他爸從未提起過,這是他去世后,在那鎖著的抽屜里找到的。
我忽然想起我們兒時與老農有關的那些舊事。他一定有許多故事,可他已不在了。
去年,村里新農村建設,老舊的倉庫場在拆除之列。
那天,負責拆遷的大學生村官看到墻上那只蒲鞋,幾乎看不出它的原貌,像一個干癟的蜂窩,他好奇地不知是何物,于是墊著矮凳想把它摘下來。在他手觸碰到蒲鞋的當兒,那蒲鞋襻斷了,蒲鞋“噗”一聲砸在地上,立馬碎成粉末、殘屑。我不禁想到《巴黎圣母院》結尾,卡西莫多和愛斯美拉達的兩具尸骨,當人們想移開時化作粉末一般。
在蒲鞋砸向地面的瞬間,正好有一陣風吹過。那些末屑便形成漏斗狀的羊角,隨風而去,消失在原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