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蓓佳:寫下來是為了記住
《叫一聲老師》是一部長篇小說。這本書與我前幾年的《童眸》《野蜂飛舞》《太平洋,大西洋》不同,前面這幾部偏深偏重,對小讀者的文學素養(yǎng)和知識儲備有一定要求,年齡較小的孩子未必讀得明白。而這一部,小學生完全可以讀下來,初中生、高中生一樣可以讀得津津有味,當然,成年人愿意讀的話,相信更能夠與此書里的故事和人物共情,有更多的感觸和感慨。無它,只因為我寫的是我小學時代的老師們,是生活在上世紀六十年代蘇中縣城里小知識分子的苦樂人生,是他們趣味橫生又令人捧腹的點滴日常,是老師和學生在彼此生命里的陪伴和牽絆。這一切一切,我盡可能寫得童趣滿滿而又韻味深長。
關于這本書的靈感來源,如果需要真實坦白的話,起因是我母親的去世。我的父母都是老師。小時候,看我父母一天十幾個小時圍著學生們轉,心思都在學生身上,對我們姐弟幾個漠然到近乎無視,逼得我小小年紀支撐起一大家人的諸多家事,心里便對這個職業(yè)完全沒有好感。大學畢業(yè)時,我發(fā)愿說只要不當老師,干什么都行。待到中年之后,同學會、謝師會突然地多了起來,每每看到退休的老師和從前學生間的親密互動,從前的學生對從前的老師的噓寒問暖,心中不由慨然,覺得還是當老師最好,身邊永遠不缺一茬接一茬的年輕人,生活中永遠不會寂寞和孤獨。
我的父母去世后,我一直想著要為他們寫點什么。我已經寫了那么多的作品,那么多的人、事情、生活,我也該寫寫我的父母。但是思來想去,又發(fā)現我的父母一生都當老師,全部的時間就是圍著他們的學生打轉,沒有傳奇,沒有悲慘,更沒有驚天動地。那么,我就來寫本小說吧,寫寫我童年時代那些有趣的老師們,用這本小說,紀念我的父母。
書中小城的生活環(huán)境是真的,我讀書的那個學校是存在的,溫馨可愛、書香氤氳的教師大院曾經也有,后來拆除了。小說里林林總總的人物,尤其是那幾位特別有趣的老師,在我的腦子里還是大致有一個參照者的,但在創(chuàng)作時,我用了很多夸張、渲染、描述、雜糅、編造的手法。比如愛老師,參照的形象是我的小學音樂老師,她漂亮、活潑、熱情、爽朗,她很年輕時就獨自撫養(yǎng)三個孩子。歲月和生活的重負從來不曾摧殘她的活潑個性,某些方面她算是我小時候仰慕的人生坐標式的人物。
炸肉圓的事情是真事,只不過發(fā)生在我上高中的時候。我的班主任是個老夫子、老學究,過年在家里炸肉圓,試來試去都炸不成形,剛好我去他家送東西,被他一把抓住,戚戚求援。我其實同樣沒有實戰(zhàn)經驗,只不過從小看我父親做飯看多了,一切程序熟記在心,便以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勁兒,戴上圍裙,大膽上陣,結果居然一舉成功。我把這事移植到了我的小學階段。小學生炸肉圓和高中生炸肉圓,趣味成分當然大有不同。
“小城數學家”一段,基本虛構,那樣出離的人物和故事不太可能在現實中發(fā)生。但是,我寫這個錢老師的時候,是照著我小學數學老師的外形寫的。我記得我那個老師姓劉,農村人,很典型的鄉(xiāng)村知識分子的模樣,講課時鄉(xiāng)音濃重。事隔五六十年,我印象中還留存著他在講臺上目光閃閃、長發(fā)輕甩、把巨大的三角板摁在黑板上嚓嚓畫線的瀟灑姿態(tài)。
所以,這本小說里,有我父母的影子,有我童年的那些老師的影子。我努力把我喜歡的老師寫得有趣,讓他們個性鮮明,眉眼生動,是活生生地站立在我們之中的一個個“人”。我要感謝他們,在我幼小和羸弱的生命里,留下了那么多濃墨重彩的記憶。我的成長過程中,關鍵時刻若沒有幾位老師的提點、鼓勵,或說是他們無意識之中的眼神動作的照拂,我肯定不是我今天的樣子。
也因為如此,我把這本小說獻給我的父親母親,以及所有愛過我的,和我愛過的老師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