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授獎辭:楊志軍《雪山大地》
楊志軍的《雪山大地》,追求大地般的重量和雪山般的質(zhì)感。青藏高原上漢藏兩個家庭相濡以沫的交融,鑄就了一座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豐碑。在對山川、生靈、草木一往情深的凝望和詠嘆中,人的耕耘建設(shè)、生死歌哭被理想之光照亮。滄桑正大、靈動精微,史詩般的美學風范反映著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宏偉歷程。
有鑒于此,授予《雪山大地》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
楊志軍答詞:
我出生在一個雪山和草原連綿不絕的地方,那里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源頭,山的挺拔、水的清澈、地的遼闊,以及孤遠而沉默的生活,幾乎占據(jù)了我童年的全部記憶。
后來,我來到山東青島,背襯零海拔的灘涂,仰望高海拔的故鄉(xiāng),肅然而清晰的凝望中,是青藏高原的當下崛起。
《雪山大地》這部作品便是從蒼茫記憶中抽取而出的山的一石、水的一浪、地的一角。
我想用父輩們的榮光喚醒我們的理想,用拓荒者的篝火映亮今天的夜空,用歷史的腳印延伸時代的步伐,以此來觀照人性的豐饒與光芒。
我知道此生的文學義務(wù),就是建樹關(guān)于“人”的理想,建樹關(guān)于生死、榮辱、美丑、愛恨的人性坐標,為此我喜歡精確到位的現(xiàn)實主義,喜歡情緒飽滿的理想主義,也喜歡直面人類精神危機的現(xiàn)代主義。
一個人的歷史是國家歷史的一部分,一個人的精神是時代精神的一部分,一個人的情懷是民族情懷的一部分。寫作者的精神維度決定了其作品的優(yōu)劣高低,對登高望遠的熱愛時刻伴隨著我們對隕落與滑坡的警惕。寫作者的另一個名字,就是永遠的攀登者。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