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探討青藏高原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文學表達,揭秘新時代中國文學新經(jīng)典特質—— 楊志軍《雪山大地》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來源:大眾報業(yè)·半島新聞 | 孟秀麗  2023年11月02日08:15

10月29日下午,青藏高原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文學表達——楊志軍《雪山大地》研討會在中國海洋大學嶗山校區(qū)第一會議室舉行。本次研討會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部、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現(xiàn)當代作家研究中心主辦,來自全國各地的多位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齊聚一堂,共同探討楊志軍《雪山大地》的文學價值和社會意義。

茅獎折桂,開創(chuàng)青島文學新紀元

2022年12月,著名作家楊志軍長篇新作《雪山大地》由作家出版社出版,這是繼暢銷書《藏獒》之后,楊志軍將目光投注回青藏高原曠天大野的重磅現(xiàn)實主義長篇巨制,他飽含深情回望父親母親與幾代草原建設者的艱辛探索足跡,書寫高海拔地區(qū)的時代巨變與草原牧人的精神天路。人與自然、人與動物、生態(tài)與發(fā)展的主題貫穿始終,全景式地展現(xiàn)了藏族牧民傳統(tǒng)社會形態(tài)和生活樣貌的變遷。該作品入選“新時代山鄉(xiāng)巨變創(chuàng)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

2023年8月11日,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揭曉,《雪山大地》以最高票數(shù)折桂。這是青島作家首次獲得茅盾文學獎,是青島文壇的里程碑事件,開創(chuàng)了青島文學的新紀元!有鑒于此,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部聯(lián)合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中國海洋大學青島現(xiàn)當代作家研究中心主辦楊志軍《雪山大地》研討會,邀約國內多位知名作家、文學評論家齊聚青島,在中國海洋大學圖書館第一會議室這一特定的地理文化空間,以專業(yè)文學研究者的研究目光,通過對《雪山大地》細致、深入的研討,探討青藏高原與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文學表達之間的內在關系,探討文學作品與當前時代、當下世界的精神關聯(lián),在未來的時間向度上探討何謂新時代中國文學的新經(jīng)典。

青藏高原不倦的書寫者

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團委員、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部主任、研究員何向陽看來,楊志軍是非常低調且非常有實力的中國當代優(yōu)秀作家,其作品的地理空間是草原文化一個非常凝聚的制高點,“他在青藏高原待了近 40 年,父輩也是支持邊的,這一傳承關系又使他成為青藏高原一個不倦的書寫者,獲取的能量貫穿于作品中?!焙蜗蜿柋硎?,楊志軍從青藏高原(天空、大地、雪山)獲取能量,通過多年的文學創(chuàng)作歷練,將這種能量轉化成文學的力量,傳遞給當代的讀者。“讀他的作品有一種英雄主義的、理想主義的、浪漫主義的史詩性的感受?!焙蜗蜿栒J為,這種文學的傳遞不只是一個地理文化的傳達,其實有一個更宏大的趨勢,在傳達一種理想的、非常蓬勃的民族精神,作為為數(shù)不多的同時入選“新時代山鄉(xiāng)巨變創(chuàng)作計劃”“新時代文學攀登計劃”的作品,“《雪山大地》為楊志軍賦能,楊志軍也為我們當代讀者賦能?!?/p>

為青島文化繁榮提供助力

中國海洋大學校黨委常委、宣傳部長蔣秋飆對與會專家的到來表示了歡迎和感謝,并表示,中國海洋大學剛剛度過99歲華誕,王蒙與共和國文學學術研討會與楊志軍《雪山大地》研討會的相繼召開,既是學校慶祝建校99周年系列重要活動之一,是文藝界的一大盛事,也是中國文學創(chuàng)作生生不息、傳承發(fā)展的充分體現(xiàn)。蔣秋飆介紹了中國海洋大學在近百年的辦學歷程中,高度重視人文學科的發(fā)展,上個世紀前半葉,學校先后延攬聞一多、梁實秋、沈從文、老舍、洪深等眾多名家大師教授治學,成就了兩度人文興盛,也為青島積淀了深厚的人文底蘊。進入新世紀,學校聘請王蒙擔任學校顧問、教授、文學院院長,發(fā)起科學人文未來論壇,創(chuàng)設名家課程體系和駐校作家制度,邀請海內外名家來校授課、講學和創(chuàng)作,通過努力實現(xiàn)第三次人文繁榮,期望為青島的文化繁榮發(fā)展提供助力。

全力以赴的重量級選手

在中國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張煒眼中,楊志軍是當代文壇的重量級選手,寫作時總是全力以赴,在幾十年的創(chuàng)作生涯中保持飽滿狀態(tài)。張煒介紹第一次接觸楊志軍的作品是《環(huán)湖崩潰》,被其作品粗糲的特殊氣象所吸引,感覺到一種持續(xù)性和力量,一種馬拉松精神,發(fā)人深思。張煒認為是強烈責任感、愛力豐厚的生活儲備所致。楊志軍來到山東后,東西部巨大的地域差異為他帶來了文學創(chuàng)作的張力,因而具備了豐厚的生活儲備和題材優(yōu)勢,“尤為難得的是,他沒有讓這種優(yōu)勢陷入慣性寫作思維,反而散發(fā)出力量”。

張煒評價楊志軍的《雪山大地》:“情感細膩,細節(jié)讀起來入眼入心,很瓷實,中氣十足”。其中,語言尤其好,特別流暢簡潔,對話寫得好,短句多,清晰;敘述描摹性文字顯得更加節(jié)制,將對話內在的靈動感、推動力進一步展示出來?!皟刃淖哉Z也是對話,交流言說的欲望強,情感充沛,形成亮暗對比?!睆垷樥J為,楊志軍的書寫也是“粉碎大詞”的過程,他用線條如長線、短線、直線、曲線等比喻文學,直言凡是概念化、主題化寫作容易陷入“大詞”,最大程度從表面行為上去掉大詞容易,要去掉心里的大詞很難。張煒表示,《雪山大地》以精美的細節(jié)、對自然的崇敬、對人性的探究,將鄉(xiāng)村振興主題融入文學書寫,體現(xiàn)個體生命的意志,透出非凡的生命力。

從生活到藝術的轉化很成功

中國出版集團公司原副總裁、編審潘凱雄表示,《雪山大地》同時入選“山鄉(xiāng)巨變”和“攀登”兩個計劃,給人印象更偏山鄉(xiāng)巨變,但若僅僅從這個意義上來看,就把這個作品看小了。在潘凱雄眼中,楊志軍的寫作離不開生活積累,他在青藏地區(qū) 40年,在青島將近30 年,親歷這種時空跨度與地域差異,使他的作品有了厚重的底色,“《雪山大地》雖落腳青藏,但把歷史拉到新中國剛成立之后的幾十年間,而非十幾年的當下,這種歷史背景使得作品有了歷史縱深感,與當下其他寫脫貧攻堅題材的作品形成明顯差異。”潘凱雄認為,脫貧攻堅實際上是三代人幾十年的奮斗,這樣看中國的發(fā)展歷史,才是科學的歷史觀。如果割斷歷史只講現(xiàn)在的脫貧攻堅,那么作家對生活的理解不夠,對歷史的認知極少,作品也一定立不住。“這種教訓,在我們的文學史上其實是屢見不鮮的?!迸藙P雄強調,小說作為藝術的一種樣式,怎樣將生活轉換成藝術很關鍵。文學手段不是赤裸裸表現(xiàn),不是移新聞特寫或政策,而是要實現(xiàn)從生活到藝術的轉換,轉換過程中要與當?shù)噩F(xiàn)實狀況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他認為楊志軍完成得很成功?!皬囊庾R到現(xiàn)實,從生活到藝術這樣一種轉化,完成得非常講究、非常用心,所以這部作品能夠在這兩個‘計劃’里脫穎而出?!?/p>

弘揚善心是文學永遠的主題

《小說選刊》原副主編、揚州大學文學院教授王干分享了從楊志軍的《雪山大地》中得到三點啟示:第一個啟示,生活積累不是可以補上去的。他介紹說看過很多山鄉(xiāng)巨變主題的作品,看得出作者是在匆匆忙忙補課,為著寫作任務蜻蜓點水采風。他表示,生活是要慢慢積累的,“暴發(fā)戶”既經(jīng)不起時間的考驗,也經(jīng)不起讀者的考驗?!皸钪拒娡ㄟ^多年積累,多年的文學探索,以及多年對人生、對歷史、對政治文化的認識,最終得獎當之無愧?!钡诙€啟示,一定要把善良、忠誠、敬畏作為文學書寫永遠的主題?!耙粋€作家若僅滿足于主題性寫作,僅滿足于某種觀念、某種政策,這樣的作品很難深入讀者之心?!薄堆┥酱蟮亍氛啃≌f其實弘揚一種善的主題,“善良、忠誠、道義,這是文學古老但永恒的主題?!蓖醺杀硎荆瑮钪拒娭泵嫒诵模泵嫒诵淖钊彳浀牡胤?。第三個啟示,楊志軍對長篇小說文體的創(chuàng)意、思路,有紀實性,“這也是研討、探索這部作品的一個緣由”。

展開史詩性變遷和草原畫卷

山東大學教授、中國當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博士生導師張志忠讀楊志軍的《雪山大地》“很投入、很愉悅”,張志忠認為,楊志軍書中爐火純青的人物對話,充滿了善意和對別人的尊重與理解,以及心理學意義上、宗教意義上對雪山大地崇拜生發(fā)出的善意?!靶≌f中對自然環(huán)境的描寫,每一筆都非常精心,充滿詩情畫意,給人以賞心于悅目的感覺?!睆堉局铱偨Y道,“立足于對人的尊重和對生活的熱愛,對那片土地獨特風情的表述,楊志軍將寫實與傳奇相結合,融會單純與豐富,兼顧質樸與華美、人性與神性,圍繞一個線索展開了時代史詩性的變遷和一種草原的畫卷,不漏湯不漏水,許多片段讀來都很精彩?!弊x過這部書后,張志忠表示,新善念形成感恩之心,感恩雪山大地和生活;作者、讀者對于人性的追求,能從雪山大地得到很多啟示。

現(xiàn)代意識與傳奇的日常性書寫

《文藝報》副總編輯、編審劉颋從文本上對《雪山大地》進行了微觀角度的解析,她認為主人公強巴的現(xiàn)代意識特別契合本次研討會的主題——中國式現(xiàn)代化,強巴以人為本,對教育和醫(yī)療的重視與推進,是現(xiàn)代文明意識的推進?!八麕еF(xiàn)代文明意識進入雪山大地,以個人力量一點點影響雪山大地,推動著雪山大地的現(xiàn)代化進程。”其次,劉颋認為《雪山大地》體現(xiàn)了楊志軍作品傳奇性的另一種表現(xiàn)方式,即將傳奇性融入到日常性書寫中?!把┥酱蟮乇旧硎莻髌嫔实?,雪山大地上50年來的變遷,很多故事其實是非常具有傳奇性的,楊志軍以場景、生活細節(jié)、語言等日常性細節(jié)的描寫,賦予了傳奇性一個更堅實的日常生活邏輯支撐,賦予了更強的感染力和可信度,讓人感覺一切都發(fā)生在面前?!逼淙?,非常超越的達觀的生死觀和予取觀,與很多小說中的執(zhí)著形成對比,具有很高的辨識度。

歷史的童話式書寫

《新華文摘》編審陳漢萍震驚于楊志軍《雪山大地》語言的精妙,“我覺得我的語言都接不上,它里面甚至語言都不能更換,否則味兒就沒有了”。這是陳漢萍第一次讀楊志軍,感覺他提供了藏區(qū)書寫的另一種寫法——又有傳奇、又有扎實的邏輯基礎上的寫實,她將之歸納為歷史的童話式書寫。在陳漢萍看來,楊志軍以子輩的口吻講述半個世紀來藏區(qū)草原的變遷,講的是父輩帶領牧區(qū)從農奴社會走向現(xiàn)代社會,一直到子輩接力艱苦建設家園的過程,“作者對這個宏大的歷史主題是提純了講的,展示過程非常有耐心。楊志軍筆下所有細節(jié)和邏輯都是扎扎實實的,以扎實細節(jié)完整呈現(xiàn)藏區(qū)傳奇,父一代子一代前后相繼,子輩回報藏區(qū)體現(xiàn)了報恩視角或倫理觀?!边@種啟蒙性、童話式的寫作,陳漢萍認為是一種創(chuàng)世紀的寫法,“把歷史的復雜性也寫出來了”。

善意詩意構筑精神高原

山東作家協(xié)會原副主席趙德發(fā)對《雪山大地》有兩個深刻印象,一是善意,二是詩意。他認為,善意是人性之光,是衡量人類社會文明程度的一個指標?!吧埔舛嗔吮闶呛椭C,善意少了便是沖突戰(zhàn)爭。作家用作品傳達善意,褒揚善意,變成一種善意。”趙德發(fā)認為,主人公各種善舉成為書中最能打動讀者的地方,于是“書中的青藏高原不只有海拔高度,更是精神高原”。楊志軍的新作《雪山大地》令人耳目一新。趙德發(fā)表示,楊志軍天賦異稟,加上生在高原對雪山大地有深刻體察,與那里的人民水乳交融,因此有深刻體察,出手不凡,“書中一些描寫讓人賞心悅目,一些比喻讓人拍案叫絕,一些人物語言更是恰切地體現(xiàn)了藏人希望?!?/p>

使命與個體信仰相輔相成

山東大學文學院教授、山東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會長、博士生導師叢新強圍繞三個關鍵詞闡述了他眼中《雪山大地》的特質。其一是使命?!案改赣H有那個時代的使命、擔當和奉獻,工作、生活中充滿波折,但面對貧困的改變,不僅忍辱負重,甚至把生命獻給草原,這種犧牲精神及情節(jié)渲染讓人印象深刻?!边@正是中國式現(xiàn)代化的一個問題,面對著物質和精神上雙重性的改觀。其二是信仰。核心是對雪山大地的信仰,與時代的使命相互強化。叢新強認為,父母的付出和犧牲是內在信仰的外在表現(xiàn),信仰是一種內在的動力,是它最終使命歷史的一種內在動力?!翱梢哉f實現(xiàn)了外在的時代意義、使命與歷代個體信仰之間一種相輔相成的關系?!逼淙莻髡f,充滿傳說的獨特的草原文明的書寫。叢新強提出疑問:“盡管看起來是讓草原走向文明,走向現(xiàn)代,但當原汁原味的草原文明,原汁原味的生存方式發(fā)生改變的時候,草原文明是否還會持續(xù)下去?”

構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詩性表達

云南省文藝評論家協(xié)會主席、云南民族大學教授李騫認為,《雪山大地》是一部敘述視角很獨特的作品,小說以第一人稱完成敘事,“我”既是小說中的人物,也是推進故事向前發(fā)展的重要元素,存在于小說的全過程,對作品所描寫的環(huán)境、人物、事件進行介紹和評述,給人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使得小說表現(xiàn)的生活內容更透明、更真實,讓讀者更容易理解。同時,“我”在小說中是以隱藏者的身份觀察社會,敘事中很少出現(xiàn)第一人稱,但“我”同作品中的人物、故事都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增強了小說深厚的審美價值。其次是馬的內在意涵,“日尕是力量和速度的表現(xiàn),有了這匹馬,父親強巴的事業(yè)才得以完美發(fā)展?!逼淙堆┥酱蟮亍肥且徊坎菰F(xiàn)代化進程的史詩化記錄,“小說主旨內涵深厚,所描寫的內容博大深廣,涵蓋了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多個維度,以及多種動物、植物,表達了草原人對自然的認識和敬畏。雪山大地是人類的開始,也是人類詩意的歸屬,回歸自然是人生的最后歸宿?!痹诶铗q看來,《雪山大地》是在經(jīng)濟發(fā)展的社會背景下,在人類現(xiàn)代化文明的征途中,構筑了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一種詩性表達,“顯得非常壯觀”。

人類文明的隱喻,引人思考

在河北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河北師范大學教授郭寶亮看來,《雪山大地》不是單純脫貧攻堅的作品,而是有非常繁復、豐富的主題,具有人類性的一種意義,“蘊含生命的悖論、信仰的悖論,文明的悖行,人類發(fā)展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有時文明走向反面,文明狀態(tài)消解了信仰,草原不能維持,人類未來怎么辦?”郭寶亮認為,《雪山大地》是人類文明的隱喻,具有象征意義,“其主題宏大,帶有預言性,引人思考,需要反復閱讀,不斷挖掘?!惫鶎毩猎u價《雪山大地》是“一個好的藝術品”,“越豐滿的藝術品越值得挖掘。在挖掘中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它的價值和意義,可以反復地閱讀,《雪山大地》有了這樣的潛質,其厚重就在這里。在這個過程中,我感覺這種悖論給我們很多啟發(fā),很多啟示,在閱讀過程中可以思考各種各樣的問題?!?/p>

以詩性質感編織小說世界

青島作家協(xié)會原主席、詩人、小說家高建剛認為,楊志軍像苦行僧一樣寫作,對待文學與創(chuàng)作的態(tài)度與其人生態(tài)度和心理相一致,“他有一顆對雪山大地純凈的心,才能寫出這么好的作品?!备呓▌傄浴八膫€特質”解讀《雪山大地》,首先結構上,《雪山大地》編織了一個小說世界,從時間、空間、人物、動物、植物甚至牛糞——這樣一個萬物編織的結構,“這個編織既有橫向、縱向,也有各個角度的斜線,它是自然的形成的,與小說中雪山大帝的神女、神鳥或自然天地之神的內在精神實現(xiàn)一致,編制得很縝密,渾然一體。”高建剛表示這個結構難度大,不易駕馭,但很耐讀,經(jīng)得起分析推敲。其二是人物塑造的創(chuàng)造性?!八讶朔旁谝粋€與自然平等的場域,萬物有靈,螞與人,羊與人,藏獒與人相通,人物就有了不同。草原的人都有靈性,他們崇拜雪山大帝就好?!逼淙切≌f整體與局部的象征性?!扒楣?jié)、故事細節(jié)編織的結構,內涵精密而充滿象征性和暗示色彩。”其四是敘述的詩性。在高建剛看來,一部60萬字的小說,其對話語言、細節(jié)描寫都有詩的品質,語言節(jié)奏也有詩的意境,與雪山大地的自然神性相統(tǒng)一,相和諧,大量民歌的運用也有詩性的質感。

構建新時代新的審美倫理

在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王蒙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溫奉橋眼中,楊志軍有三個生命節(jié)點值得記取:1995年到青島,2005年出版《藏獒》,2022年出版《雪山大地》。溫奉橋認為,青島和青海是楊志軍創(chuàng)作的兩個支點,到青島后,他從青島眺望青海,有了時間和空間的審美積淀,審美“看山不僅僅是山了”,形成了一種飛躍和升華?!斑@是楊志軍兩部作品成功非常重要的因素。站在青島以海洋文明回看草原文明,形成了楊志軍開闊的歷史視野。”

以文學評論家的視角,溫奉橋談及中國知網(wǎng)上楊志軍多年來文學評論極少的悖論,他分析這一“嚴重不公平”狀況的原因是楊志軍“不好歸納,不好定義,不好分類”,因其獨特性導致了評論界的尷尬和失語,而這恰恰是楊志軍文學的意義,“它是一個獨特的時代,給我們提供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啟發(fā)。楊志軍試圖融構一個新時代新的審美倫理,現(xiàn)代敘事倫理,從目前的反響和結果來看,他的這種嘗試和探索得到了成功?!睖胤顦蛘J為,“這些是他對當代文學創(chuàng)作非常具有借鑒意義的一種探討。”

梳理在青期間文學創(chuàng)作

青島文學館館長、青島文學史家臧杰對楊志軍來青島28年間創(chuàng)作的25部作品進行了梳理和總結,提出“310規(guī)律”,即“三部曲與十年”,臧杰將楊志軍的作品根據(jù)題材、體裁歸納出6個三部曲,包括過渡系列(《中國書商》《半個世紀的愛情》《隨心所欲》)、中國民間文本系列(《無人部落》《亡命行跡》《敲響人頭鼓》)、藏獒三部曲(《藏獒》《藏獒2》《藏獒3》)、藏地三部曲(《伏藏》《西藏的戰(zhàn)爭》《藏獒不是狗》)、藏地少年系列(《駱駝》《三江源的扎西德勒》《巴顏喀拉山的孩子》)、理想主義三部曲(《最后的農民工》《你是我的狂想曲》《雪山大地》)。臧杰認為,楊志軍在青島期間的創(chuàng)作主要包含在六個三部曲中,當然期間還有兩個2,即海濱少年系列(《海底隧道》《我們駛向大?!罚┖颓鄭u傳奇系列(《潮退無聲》《無岸的?!罚约吧⑽募哆h去的藏獒》。臧杰表示,“310”中的“10”是楊志軍第一個十年崛起(1995年至2005),期待楊志軍2025年或2035年有經(jīng)典作品面世。

探索新時代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路徑

中國海洋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教授、青島現(xiàn)當代作家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徐妍認為,楊志軍的《雪山大地》作為新時代新山鄉(xiāng)巨變首批面世的長篇小說是史詩,是詩史,呈現(xiàn)了中國當代青藏高原上漢藏人民的深厚情誼,以及數(shù)十年里的中國式現(xiàn)代化進程的發(fā)展史,由此探索了新時代浪漫主義文學的獨特性,即以史詩化的史詩題材,以獨屬于作家自己的浪漫主義比喻句,通過尋找浪漫主義真正父親的寫作指規(guī)來探索新時代浪漫主義的創(chuàng)作路徑。徐妍探討浪漫主義寫作路徑,認為主要由三層含義,其一,題材怎么看?“《雪山大地》首先是史詩的,但每一個句子從句、詞到結構,又是詩意的,是詩史的?!逼涠趺磳??“楊志軍的個人氣質,創(chuàng)造了獨屬于他自己的比喻句,構建了獨特的文學世界。他注重對世界的觀察,對生活的體驗,觀察和體驗恒常中的變化?!堆┥酱蟮亍返氖吩娦允澜缡怯蓷钪拒姫殑?chuàng)的比喻句構建的文學世界,而不是由立場和觀念搭建起來的觀念世界。這部小說不是一般意義上僅由真實的歷史細節(jié)構成的史詩性書籍,而是一部由楊志軍獨特個人氣質的浪漫詩句所敘寫的詩史?!逼淙秊楹椭C,“最擊中我的是尋找浪漫主義的真正父親,”徐妍表示,“百年文學史里有子輩弒父的傳統(tǒng),但《雪山大地》中父親是有榮光的,帶有浪漫主義的現(xiàn)實主義情懷。楊志軍通過對歷史演變中父親的重寫,和書中不斷再生,以史詩樣式、文學方式創(chuàng)造出獨特浪漫主義色彩的真正父親,這個父親既是肉身的,更是魂靈的,也是對中國當代文學致力于建構理想的人和理想的社會形態(tài)的思想傳統(tǒng)的創(chuàng)造性繼承?!?/p>

在文學山腳下慢慢往上爬

聆聽諸位作家、評論家的肯定和贊揚之后,《雪山大地》作者、中國當代作家、第十一屆茅盾文學獎得主楊志軍對與會專家表示感謝,并表達了自己參加研討會謙卑的心態(tài)。回憶1987年第一次參加自己作品的研討會,楊志軍表示,當時就覺得一個卑微的生命,因為在草原、雪山大地上寫出了作品,真的值得這么多人來研討嗎?“當時就是這樣卑微的心態(tài),30多年過去了,每次研討會我的這種心態(tài)都沒有改變。”楊志軍自詡“卑微的作家”,常常懷疑自己,他喜歡自我批判,又會不斷豐富自己,強調自己。他說之所以到青島,“是因為海洋吸引了我。我覺得海洋跟雪山大地一樣,海洋占地表面積的70%,所以它比雪山大地要更加遼闊。我每次到海邊的時候,都有一種卑微的感覺,今天這種卑微的感覺一直延續(xù)在我的內心世界,延續(xù)了我的生活。”研討會現(xiàn)場,楊志軍仍覺得沒有寫出真正好的東西,沒有自己真正滿意的作品,他認為嘉賓說的好的方面,都是雪山大地給予他的;所有缺點都是因為他學養(yǎng)不夠、認知能力不夠、寫作水平不夠所致?!拔膶W如馬拉松賽跑沒有止境,在文學面前我們永遠都是卑微的。文學這座大山太高了,我們無法穿越頂端,只能在山腳下慢慢地往上爬,永遠都在山腳下慢慢地往上爬。這其實是一個非常艱難、但也非常美好的過程?!?/p>

給學生上了一堂文學導讀課

活動最后,中國海洋大學黨委常委、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陳鷟作總結發(fā)言,他說:“一群語言的高手在給我們輔導,讓大家忘了時間,雖然天已經(jīng)黑了,但是我們的心更亮了?!标慂|講了三個致敬,首先向楊志軍致敬。青島走出去的藝術家很多,但仍有“文化沙漠”的說法,王蒙曾說,文學是藝術的硬通貨。楊志軍從青海不遠萬里馳援青島,其實是從黃河的發(fā)源地來到了黃河的入??冢屓讼肫稹包S河之水天上來”,他認為楊志軍不僅是青島的,還是山東的、中國的、世界的。其次是向何向陽及其中國作家協(xié)會創(chuàng)研部致敬。在陳鷟看來,何向陽把這樣一個高端研討會放在海大舉行,是對海洋大學一流大學建設的重要貢獻,具有重要價值。其三,向與會專家致敬。專家們圍繞一個主題給學生上了一堂文學導讀課,圍繞《雪山大地》及楊志軍作品交流,不僅展示了專家的風采,也讓學生們知道什么是文學,怎樣欣賞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