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戶登錄投稿

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管

雨魔:為什么有的小說明明寫得很好,就是不火 ——因為缺了一點設計感
來源:《青春》 | 雨魔  2023年01月08日22:50

雨魔,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江蘇省作家協(xié)會主席團委員,江蘇省網絡作家協(xié)會副主席,南京市網絡作家協(xié)會主席,南京市新文藝群體副會長,東南大學文化藝術導師;江蘇省首批紫金文化藝術優(yōu)秀青年;第二批南京市百名優(yōu)秀文化人才;三江學院受聘教授;南京市五個一批人才,暢銷書作家。代表作《馭獸齋》《獸王》《少年幻獸師》等。長篇小說《馭獸齋》榮獲金陵文學大獎,入選江蘇網絡文學二十年二十部優(yōu)秀作品;《少年幻獸師》榮獲江蘇省優(yōu)秀版權作品三等獎,榮獲首屆泛華文金鍵盤優(yōu)秀實體出版獎;《寒武狂潮》榮獲紫金山文學獎。《少年,1927》榮獲由“長三角文學發(fā)展聯(lián)盟”共同舉辦的“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網絡文學主題征文大賽二等獎、揚子江網絡作品大賽二等獎、第三屆江蘇省新聞出版政府獎·提名獎。2021年,第四屆茅盾新人獎·網絡文學獎提名獎。

最近在看一部小說《道士夜仗劍》,說的是主人公意外來到以神魔為背景的古代社會當中,在現代社會有十幾年練氣、練劍經驗的他終于有了用武之地,成長為一名劍術高明的煉氣士。

這是一部任俠之氣濃郁的小說。

這部小說寫得非常有靈氣,有古典江湖仙俠的味道。

這個作者是一個非常有靈氣的創(chuàng)作者,寫過多部仙俠類小說,有古代背景的,有現代背景的,每一部都讓人嘖嘖稱贊。

可是他的每一部小說都沒有真正火起來,而且每一部小說都好像沒寫完,真的讓我感到非常遺憾。

我深思個中原因,總結出一點——小說缺乏設計感。

作者完全是在靠靈感和經驗寫作,沒有對小說進行整體設計。書中某個情節(jié)或者小故事單獨拎出來,都非常精彩。

可是從整體來看,這些故事情節(jié),每一個都不是不可或缺的,它對主線并沒有太大的幫助。

小說就好像是用主人公這個線串起來的一個個小珍珠,單個小珍珠雖然好看,但是價值有限,永遠比不上一顆碩大的夜明珠那樣價值連城。

這就導致作者的每一本小說都是主人公的一個游記,你不知道他的方向,不知道他的敵人是誰,也不知道他最終要走向哪里,更不知道他最終要完成一個什么非要完成不可的目標。

什么是非要完成不可的目標?

主人公完成不了就會死。比如,哈利·波特一定要擊敗伏地魔,不然他就會死。這是完全無法調和的。

有小人想要謀奪你的家產,如果不打敗他,你就會傾家蕩產。

你的目標是武林盟主,有個高手呼聲最高,你不打敗他,你就坐不上盟主的寶座。

存在信念沖突,主人公是正義陣營,面對邪惡的對手,他必須要出手,不然就違背了自身的信念。

拯救親人或朋友,比如勇者斗惡龍,如果勇士不能打敗惡龍,他就無法拯救公主。

凡此種種,就是非完成不可的目標。

如果作者能夠設計一個大的故事,將所有的分支情節(jié)、他做的每一件事以及他遇到的每一個朋友、每一個敵人都套在這個大的故事里面,主人公就有了方向和目標,讀者就會知道或者猜到主人公的最終目標是什么,他要打倒誰,或者拯救誰。

如此,讀者就有了期待感、緊迫感。

這個也是為什么懸疑題材的讀者都比較忠誠。

比如說《葫蘆娃》。這部動畫片的主題是正義戰(zhàn)勝邪惡,它的大框架就是眾人齊心協(xié)力把兩個妖精抓住。

圖片

所以一上來,觀眾就很清楚地知道主人公最終是要將兩個妖精打敗的。但是面對兩個強大又兇殘的妖精,以及那么多手下、強大的法寶,主人公是通過什么辦法打敗妖精的呢?

這時候觀眾就產生了強烈的期待感和緊迫感。

在影片中,每一階段又拋出一個個新的問題:大娃能不能打敗兩個妖精?二娃能不能打敗兩個妖精……

這樣讀者才能最終融入主人公的行動中去,融入主人公的生命當中,和他一起感受榮辱與歡呼。

而在一個游記中,主人公要做什么是完全隨機的,今天在練功,明天可能就要談戀愛,后天可能就要出任務。讀者完全不知道主人公到底要干什么,因為作者也不知道。

每一個小故事都缺乏必要性,讀者很難產生期待感。因為故事是隨機的,讀者并不知道主人公明天要做什么,要面對什么樣的敵人,要完成什么樣的任務。

雖然隨機的小故事有的時候會讓讀者眼前一亮,會讓讀者感到很有趣,但是讀者并不能將自己融入主人公的生命里。

比如《道士夜仗劍》中有一個小故事,講的是壞人血祭全城的人,召喚邪靈降世以獲得力量。主人公和朋友們阻止了敵人,救下了全城的人。

這個小故事結束后,主人公就回到道觀修煉了,忽然有一天,一個傳授他儒學的師父把他叫來,讓他代替自己去做一件事。

后面的這個情節(jié)和前面的情節(jié)完全沒有關聯(lián),沒有必要的聯(lián)系。

而前一個故事在作者的筆下雖然結束了,但是對讀者來說,其實并未結束。

讀者是現實的,主人公費了半天勁,冒著生命的危險,干了這么多事,他獲得什么了?力量有沒有增強?地位有沒有提高?有沒有獲得什么好處?經過這件事別人對主人公有沒有刮目相看?

新的事件在前面沒有絲毫的伏筆,就這樣突兀地出現在讀者面前。

這個故事從前后文來看,是屬于可有可無的。既沒有鋪墊,也沒有敘述事情的重要性和難度。

這就讓讀者感到很意外,一個不重要、沒必要的事情有什么好寫的呢?

面對一個未知的情節(jié),讀者既沒有緊迫感,也不會產生任何壓力,怎么可能會對主人公感同身受呢?

因此代入感就弱!

突兀地出現,是不會有任何期待感的。

就好比有人給你介紹了一個漂亮的女孩在下周見面。

在見面之前,你就會產生期待感,而且這個期待感會一直延續(xù)到你見到那個女孩為止。

期待感直接拉滿。

除了期待感,其中還夾雜著其他很多情感,比如驚喜、急迫、壓力等等。

這樣的情緒價值就很高,遠遠超過你在不知道的情況下突然碰見一個漂亮的女孩。

而這種情緒是完全可以提前通過一些伏筆設計出來的。

我們看到的一些爆火的小說,比如《詭秘之主》《大奉打更人》就有很強的設計感。主人公是有目標、有方向的,讀者一開始就知道或者猜到他要去做什么事,要去完成什么目標,唯一不知道的是主人公如何去實現他的目標。

因此讀者就會產生強烈的期待感,迫切想要知道主人公到底是怎么做的,會面對什么樣的可怕敵人,如何打敗這些敵人。

比如《詭秘之主》,主人公一重生,就發(fā)現自己重生在一個死人身上,而且是剛死。他必須要搞清楚這具身體是怎么死的、因為什么死的,否則他也有可能步這具身體的后塵。

《大奉打更人》也是如此,主人公醒來就發(fā)現自己下了大獄,對自己非常好的親叔叔也下了大獄,如果不能把這件事情解決,叔侄倆都會死。

面對這種不解決就要死的困局,讀者的期待感和緊迫感瞬間就被拉滿了。

當短期的目標完成后,作者又打開了外面的一層,出現了下一階段的目標和敵人。《詭秘之主》的主人公想要了解這個世界的真相,就要不斷解謎,不斷面對新的敵人?!洞蠓畲蚋恕芬渤霈F了新的不得不解決的案件,不解決全家都要死。

而這些目標和敵人,與前面的目標、敵人都是環(huán)環(huán)相扣、彼此相連的。就像是蓮花一層又一層地展開,最后直達核心,實現了主人公的終極目標。

每一個情節(jié)和人物的出現,都是為實現主人公的終極目標服務的,都是有很強的關聯(lián)的,而不是可有可無、隨機出現的人物和故事。

讀者因此讀得欲罷不能,期待感一直被拉著,放不下來。

因此小說只有被認真設計之后,才能貢獻出更多的情緒價值,整個小說才會呈現出一個完整的夜明珠的狀態(tài),而不是一個個被線串起來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