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是寫作的水土 ——專訪作家金仁順
記 者:2012年,您的長篇小說《春香》獲得第十屆全國少數(shù)民族文學創(chuàng)作駿馬獎。《春香》與朝鮮族民間故事《春香傳》有關(guān)系嗎?《春香》的創(chuàng)作又經(jīng)歷了怎樣的過程?
金仁順:《春香傳》流傳了300多年,是朝鮮半島最著名的民間故事,里面有浪漫的男歡女愛,也有圍繞著貞潔烈女產(chǎn)生的三角關(guān)系,故事動人,三觀傳統(tǒng)。我后來看過朝鮮拍的歌舞片《春香傳》和韓國拍的盤瑟俚版的《春香傳》,導演們努力尋找著新形式,但瓶子再新,里面裝的仍是舊酒,故事的內(nèi)核是男尊女卑,女人是男人的附屬,為男人奉獻一切,得到幸福的唯一出路是耐心等待男人的救贖。我最初寫《春香》是懷著對這個民間傳說的不服氣,是一種游戲的心態(tài)——為什么春香一定要等著李夢龍來解救?為什么傳奇不能是人為制造的?女人們獨自生活,為什么不能更好、更快樂、更自由?在我的小說里面,我關(guān)注春香如何出生,怎么長大成人,什么人和什么事情曾對她產(chǎn)生影響,什么樣的機緣巧合使她最終變成了傳奇。我要寫民間故事里面沒有的那些點點滴滴,柴米油鹽。故事越來越長,也越來越認真,我顛覆了原來的故事。如果改掉三個主人公名字的話,這部小說幾乎和《春香傳》沒有什么關(guān)系了。但這本小說仍舊還是《春香》,只是它是我個人的“春香”,不是廣泛意義上的“傳”了。
記 者:其實,除了《春香》外,您還有不少小說是關(guān)于朝鮮族的,比如《高麗往事》《桔梗謠》《云雀》《城春草木深》等。您在處理少數(shù)民族題材時,多將其置于歷史時空中,您是如何看待少數(shù)民族題材與歷史和當下的關(guān)系的?
金仁順:我的古典題材寫作是架空文,和真實的歷史時空、人事沒有半毛錢關(guān)系。我寫歷史小說的唯一理由是這些故事放在當下時空不合適。比如說小說《盤瑟俚》,我想寫一個女兒弒父的故事,但我不想讓她為此擔起全部責任,也不想把這個故事僅僅寫成懸疑案件。這在法制社會實現(xiàn)起來太難了,至少會變得復雜、晦暗,而我要的是明亮和簡單。所以我就把故事架空到了古代朝鮮半島,這篇小說才5000字,但將男人的酗酒、薄涼、自私,和女性的悲苦、無助、被摧殘都推到了極致,同時又是符合當時朝鮮社會真實情形的。小說是寫人性,而千百年來,人性沒什么大變化,所以小說背景是歷史還是當下,沒那么重要。
記 者:感覺您這類題材的寫作節(jié)奏較為舒緩,區(qū)別于其他當下題材。在不同的題材上,關(guān)于敘事節(jié)奏與腔調(diào),您有什么講究嗎?
金仁順:我想說明一點,這里的區(qū)別主要是在古典題材和當下題材上,而非關(guān)于朝鮮族題材。
寫作古典題材時,我的敘述的確會放緩,像一首古老民謠,慢慢哼唱起來,我會很有耐心地描寫一些生活細節(jié);但處理當下題材時,我會減少很多閑筆,在很多空間和時間的描述上,讀者和作家是同一個維度,能一句話說清楚的事兒,又何必啰唆呢。
小說是語言的藝術(shù),藝術(shù)的水準跟敘述節(jié)奏快慢、細節(jié)繁簡其實沒什么關(guān)系,而是跟故事的講述方式、方向,乃至作家對故事的情感和態(tài)度息息相關(guān)。同樣的故事,千人講來千般樣,故事是無窮無盡的,講故事也因此成為一個古老的職業(yè)。
記 者:談到生活細節(jié),日常生活在您的小說或散文創(chuàng)作中有怎樣的地位?
金仁順:日常生活是寫作的水土啊。小說、散文都是在這塊水土中長出來的,可能是一把水靈靈的小白菜,豆莢里面的幾顆豆子;也有可能是傷疤,是刻骨銘心的仇恨;或者是怦然心動的愛情,晦暗不明的曖昧。但真正定位作品坐標的,是作家的世界觀。換個比方,如果說作品是作家拿出來的一顆顆丹藥,那日常生活是投入煉丹爐里的原材料。作家可以虛構(gòu)任何天馬行空的故事,但越是天馬行空,越需要有生活經(jīng)驗打底。
記 者:您不僅常常關(guān)注朝鮮族女性的命運,其實您的其他小說對女性也有著細膩且不俗的描寫。您是如何看待自己的女性書寫的?
金仁順:寫作的時候我從來沒想過我要站在女性主義視角,或者別的什么立場,我考慮更多的是小說的故事、人物,以及如何寫好故事以及人物。但作品完成后回頭審視,其中有一部分作品還真是具有鮮明的女性主義傾向。短篇小說《宥真》中,宥真是“我”的一個韓國詩人朋友,兩個人在國際寫作營中相識、交往,宥真雖然有才華,卻因為她的寫作帶不來名利,受到丈夫和周圍人的輕蔑和嘲弄。只有談戀愛的時候,她的詩歌才像某種化妝品似的,能讓宥真多出一點兒魅力。但即使是這種吸引力,也如過眼云煙,戀情匆促而頹喪,婚姻沉悶而失敗,找不到喜歡的工作,以至于宥真掙扎著想:是不是一定要依靠男性,女詩人、女作家才能邁向成功?在小說的最后,不懷好意的文壇大佬終在討伐聲中跌下神壇,而宥真在平淡孤寂的生活中,與詩歌為伴,貧窮但清高。
這些女性人物都有生活的基底,但又是虛構(gòu)出來的理想化形象。女性主義一旦融入小說里面,它的骨肉血脈其實也是打碎了糅和進人物和故事中,是混沌、曖昧、矛盾和糾結(jié)的?,F(xiàn)在分析文本時,她們身上的女性主義成分非常重,但寫作時,我關(guān)心的是她們最感性的部分。
記 者:想必不僅女性身份對您的寫作有影響,民族身份也有很大的影響吧?
金仁順:我接受自己的多重身份,雖然每種劃分都難免簡單、粗略,但這些劃分仍然能夠體現(xiàn)出一些共同特質(zhì),對作家而言,能多個身份和視角,總會多一些驚喜。不過身份的多樣性是外部的,或許能夠豐富寫作題材,跟作品的深度和思想性卻關(guān)系不大。好作家和差作家從來不是通過身份的復雜性來決定的,是某些作家寫出了讓人感動的作品,通過作品回溯到作家身份的種種,這才有意義。
記 者:您對短篇小說創(chuàng)作十分擅長,能談?wù)勀鷮Χ唐≌f的看法嗎?這十年來,您最滿意自己的哪部短篇小說?
金仁順:短篇小說,短的只是形式,其他的要求跟中篇小說甚至長篇小說都是一樣的。而且,它注定要更濃縮、更凝練,言有盡而意無窮。我沒有“十分擅長”,事實上,寫作了這么多年,每次寫一個新小說時,仍舊是戰(zhàn)戰(zhàn)兢兢、如履薄冰。也談不上對哪篇小說特別滿意,每篇小說都是生活中的某個尖角刺痛了我,從而引發(fā)了我寫出來的欲望。比如說《小野先生》,是我20多歲時見過的一個日本朋友,他50多歲了,講起他父親年輕時參加過侵華戰(zhàn)爭,在漫長的余生里,始終生活在愧疚中,說自己不配死在潔白的床單上。當時我很受觸動,原來,那些侵略者不只是雙手沾滿了鮮血,他們也會像麥克白夫人一樣,想盡辦法把手上的血再洗掉。但殺人的血是洗不掉的,只能用自己死亡的血覆蓋其上。再比如《噴泉》,我少年時代生活在礦區(qū),《噴泉》里面的情感故事雖然是我虛構(gòu)的,但小說里面的細節(jié)、情緒,以及絕望都是真實的,小說里面的“假”,比現(xiàn)實生活中發(fā)生過的事情更“真”。這就是小說最令人無法抗拒的魅力。
記 者:這十年在您的創(chuàng)作坐標上,大概屬于怎樣的十年?
金仁順:我的寫作時間已有二十六七年了,最近的十年,和以往并沒有太大的不同。寫作是我的職業(yè),對于寫作而言,有沒有我,無關(guān)緊要;但對我而言,沒有寫作,我的人生將失去大部分意義。但這十年有個重要的標志,就是我進入了中年,我的寫作也從熱情熱愛轉(zhuǎn)變?yōu)槁殬I(yè)和日常。少了激情飛揚,多了沉穩(wěn)清晰。眼下我沒有辦法為我的創(chuàng)作坐標定位,這十年的意義,我能確定的是:能成為作家,何其幸運!這個職業(yè)對我而言,是最最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