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時六年90多稿打磨新作《永不妥協(xié)》 葉大鷹:如果大家珍惜,那么就來捧捧場
葉大鷹導演的上一部電影是2009年的《天安門》,如今13年過去,葉大鷹的名字終于“重現(xiàn)銀幕”,他的導演新作《永不妥協(xié)》于8月12日上映。在接受北京青年報記者專訪時,葉大鷹表示,這些年來,自己并未淡出,而是一直在創(chuàng)作,遺憾的是“手里好幾個劇本沒被通過”,而《永不妥協(xié)》是自己迄今拍得最為艱難的一部電影,能夠上映已是勝利。
導演葉大鷹不能避免的另一個身份是“葉挺之孫”,葉大鷹坦陳小的時候認為這是包袱,有壓力,“但是,我慢慢地知道這不是我能選擇的,隨著年齡增長更是意識到,雖然我并沒有見過爺爺,但他潛移默化地成為我人生中的一股力量,讓我成長為今天的我。”
崇尚這種電影,看他們的人生故事時,會被這種精神折服
《永不妥協(xié)》是國內(nèi)鮮見的反映媒體記者秉持職業(yè)操守與社會良知,積極配合司法部門聯(lián)手出擊,面對資本市場黑惡勢力及其背后的利益集團“永不妥協(xié)”的電影。朱丹飾演的《新島周刊》主編余麗被綁架,尤勇智飾演的報社社長王明光,與反派抗爭,揭露了一起資本造假案,展現(xiàn)出媒體人維護正義時的決心與信念。
葉大鷹自言特別喜歡這類電影,“像好萊塢的《聚焦》《華盛頓郵報》等,是我最欣賞的類型,這種題材不商業(yè)也不娛樂,但是對社會有進步意義,看他們的人生故事時,會被這種精神折服?!?/p>
原本只認得一些電影記者的葉大鷹,沒想到自己有一天會拍財經(jīng)記者與資本市場的“血雨腥風”,“我根本不懂金融圈,連股票都沒買過,資本大鱷、財經(jīng)記者,這些對我來說都是完全陌生的?!?/p>
然而似乎一切都是“命中注定”,葉大鷹還是和這個題材相遇了,“就像是老天爺在你的創(chuàng)作道路上給你安排了這樣一個機會。”葉大鷹透露,最初,是一位朋友約自己拍一部與“人民幣”有關的電影,“在這個過程當中,我結識了財經(jīng)圈的人,接觸之后發(fā)現(xiàn)了《永不放棄》的生動素材。有的時候,你拍什么題材是老天安排的,《紅櫻桃》《紅色戀人》都不是我刻意想拍的,我都是很幸運地就碰到了這樣一批人?!?/p>
當那些財經(jīng)記者跟他聊起一些艱辛的采訪經(jīng)歷時,葉大鷹說當時自己就心里咯噔一下,“我就覺得,‘哎喲!這不是我很多年來一直想拍的類型嗎?’我們身邊有很多財經(jīng)媒體人,貌似很普通,但是他們卻生活在刀刃兒上,要面對巨大利益的誘惑,還要對抗各種壓力、打壓甚至是威脅,他們的堅持是非常非常難的。《永不妥協(xié)》講的是十年前的故事,在資本市場發(fā)展中,曾經(jīng)有一批了不起的勇敢的記者,我想向堅守職業(yè)信仰的他們致敬?!?/p>
拍《紅櫻桃》時因被要求修改,在開車時也琢磨這些事,因此撞了好幾回
從2016年開始創(chuàng)作《永不妥協(xié)》的劇本,到現(xiàn)在上映,葉大鷹改了90多稿,他請來財經(jīng)人于穎擔任聯(lián)合編劇,葉大鷹給于穎的任務就是給自己講財經(jīng)圈的真實故事,給他的劇本挑毛病,比如,這句話像不像金融大鱷說的,那句像不像社長說的。葉大鷹笑說于穎特別認真,給他挑出不少毛病,這使得他有時候很暴躁:“有的時候就很氣啊,你非常興奮地寫了一段,自己覺得挺好的,到她那兒就這不對,那不對,火眼金睛得給我一頓暴捶?!?/p>
由于題材尖銳,《永不妥協(xié)》在上映之前也有不少修改之處,“所以我說這是我電影生涯當中最艱難的一部戲。”恰巧趕上疫情,葉大鷹有了充分的時間進行精雕細琢,“用更低的成本讓電影既能順利過關,又能在藝術上盡量不受損失?!?/p>
所以,當《永不妥協(xié)》拿到龍標的時候,葉大鷹十分激動,他覺得歷經(jīng)磨難也并非是壞事, “我也有很委屈的時候,但是,當這些事兒結束的時候,你會發(fā)現(xiàn),當初挑剔作品的、給你各種意見的那些人,都是在幫你?!?/p>
算起來,葉大鷹導演的電影很少有一帆風順的,《紅櫻桃》因為片中有裸體、文身鏡頭而被前后擱置了大約四五個月,“那時的電影管理條例中不允許出現(xiàn)裸體鏡頭,我跟當時的領導說文身也不能文在棉襖上,對不對?一定要文在最美麗的身體上,那種摧殘才有力量。人家說:‘小葉你說得都對,但是管理條例這樣規(guī)定,你讓我怎么辦?’就僵持著,那個時候我也年輕氣盛,在開車時也琢磨這些事,心不在焉的,撞了好幾回車。”
以“眼緣”和感覺來找演員,張國榮、朱丹都是這樣
除了內(nèi)容的尺度難于掌控,《永不妥協(xié)》另一個拍攝挑戰(zhàn)是成本,“我們是小成本電影,如果你要拍個撞車,能真的撞嗎?你做特效的話,敢做到什么程度?對于我們來講都是非常現(xiàn)實的問題。”葉大鷹說:“我們制定了一套方案,希望盡可能地降低成本,又能在社會話題上保持著鋒利態(tài)度,有特別大的現(xiàn)實性?!?/p>
曾經(jīng)也有人主動要求投資,但是要指定演員,葉大鷹一看演員名單就拒絕了,“和《永不妥協(xié)》的人物有點違和,完全不是我寫的人物狀態(tài)。影片中的主人公余麗是一個單親媽媽,我欣賞這樣的女人,她們是為自己而活的,有堅定的信念。在生活中經(jīng)歷了很多酸甜苦辣,但是她不會妥協(xié),在事業(yè)上仍有自己的追求,我覺得這個很重要。”
影片中的朱丹、尤勇智等演員都是葉大鷹刷了“朋友卡”來的,朱丹是主持人,《永不妥協(xié)》是她第一次擔綱電影女主角,但她第一次來試戲時,葉大鷹并不是十分滿意,“畢竟她不是職業(yè)演員,所以表現(xiàn)得一般,但是,她回去就給我打了個電話,問能不能再試一次,我當時就被觸動了。朱丹是一個挺有名的主持人,但是一點兒都沒端著,是一種非常積極的態(tài)度,我覺得余麗這個人物就應該這勁兒。”
對于挑選演員,葉大鷹有自己的方法,他并不會在演員試戲時設置一個及格線的門檻,而是在找自己的感覺,“有時最終定下的演員或許不是試戲最好的那位,但是,他們的表現(xiàn)能觸動我,讓我覺得能夠受到啟發(fā),這是導演和演員雙方碰撞的結果,最終的角色是導演和演員一起努力完成的?!?/p>
葉大鷹有時候更相信“眼緣”,葉大鷹向記者回憶說:“當年《紅色戀人》劇本中的角色是按照尊龍的樣子寫的,我去美國時路過香港,就讓香港的經(jīng)紀人朋友看了劇本,說幫我想想誰合適?朋友就提出了張國榮,但我之前并沒看過他的作品,后來就一起約著吃飯。張國榮來的時候,留著小小的胡子茬兒,就是那種文質彬彬,又非常有滄桑和閱歷的感覺。我給他講《烈火中永生》,講先烈們的故事,就會看到他的眼神兒在跟著故事里人物的命運走。你會看到他身上的那種氣質,是非常純粹的一個人。我就說在香港就找著了,咱們也別去美國找尊龍了?!?/p>
拍電影玩的就是心跳
時隔多年,葉大鷹以《永不妥協(xié)》這樣一部電影“重出江湖”,問他是否會緊張,有票房壓力?葉大鷹坦陳自己有過猶豫,心里有矛盾,不過,他更愿意以“挑戰(zhàn)”這個詞來形容自己創(chuàng)作《永不妥協(xié)》的過程,“挑戰(zhàn)永遠會有,年輕的時候你拍電影,你會懷疑自己感動的人物,別人看了是不是也會被感動,怎么能讓觀眾理解到我的感悟,感受到我的恐懼?對于職業(yè)導演來講,這不就是我們該干的事兒嗎?但是,你能不能做得恰如其分?王朔說‘玩兒的就是心跳’,其實特適合我們,拍電影需要那個寸勁兒,我到今天也依然忐忑?!?/p>
葉大鷹說自己年輕時學電影是因為“真沒出路”,“我小時候很羞澀,挺自卑的,我父親老挨批斗,別的小孩兒不跟我玩兒,我一個人特別孤獨,總有種抬不起頭的感覺。當時學業(yè)被耽誤了,高考我肯定考不上,非常偶然地看到招生簡章,寫著電影學院導演系不考數(shù)理化,不考外語,我媽是電影學院的老師,我就問她,她說是,但是她也不認為我能考上,因為覺得我太內(nèi)向不適合?!?/p>
那時的葉大鷹在上海當工人,他在上海報了名,而且非常順利地考到了復試階段,“我一看這事兒能行,覺得這條路將來也許能走,就立志要考進電影學院,糟糕的是,后來導演系不招生了。我聽說西影廠招演員就去了,有詩歌朗誦環(huán)節(jié),我就背誦了我爺爺?shù)哪鞘住肚舾琛?,演小品,我演的是向周總理遺體告別,我連講帶比劃地做了這個小品,考官說這孩子能演激情戲,我就考進去了。結果后來我發(fā)現(xiàn)自己真當不了演員,做小品老不出彩 ,沒有表現(xiàn)力?!?/p>
葉大鷹一心想做導演,可是那時候的國營電影制片廠每年都是固定的拍片指標,就像西影廠,一年是九部半,“什么叫半部?就是有一部是上下集?!笨墒?,西影廠有70多個導演,還有好幾十個副導演,“那時候想當上導演,真是削尖了腦袋都不行,比登天還難。”
葉大鷹和王朔是好友,他回西影廠時帶了王朔的《輪回》和《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的印刷小樣,那時還沒出書。葉大鷹很想拍這兩部電影,結果電影沒拍成,他卻因種種原因離開了西影廠,去了深圳。在那里碰到電影學院的熟人,又動了拍電影的念頭,葉大鷹就又去找王朔,但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已經(jīng)給了夏鋼導演,《頑主》給了米家山,王朔手頭的作品就剩下了《橡皮人》,葉大鷹就決定拍《橡皮人》,“開始是打算拍四集電視劇,忙了很久后人家撤資不拍了,那怎么辦呢?我就挺蒙的,我那時住在北影招待所里,正暈呢,走到門口,碰到了李濱老師,她問我怎么在這兒???我就把自己的慘痛經(jīng)歷跟她講了一遍,她說:‘那你愿不愿意跟我到深圳一家公司試試去?。克麄冋谥睕]好劇本拍呢?!Y果,他們看了劇本后第二天就給我打電話,問我有什么條件,我說只有一個條件,就是要獨自執(zhí)導,不當聯(lián)合導演。”
葉大鷹得到他能夠執(zhí)導電影的消息時,深圳正下著瓢潑大雨,他卻激動得在家里待不住,騎著自行車在大雨里盡情地釋放,一下就騎到了燈火通明的科技館,“我看見還有人在里面拍武打片,正巧是我們班的同學,見面還聊了聊,人家又鼓勵我半天,我就騎回家洗了個澡,一夜沒睡。”就這樣,葉大鷹導演了他的第一部電影《大喘氣》。
王朔小說改編影視劇很難
王朔的《頑主》當初是以葉大鷹為故事原型創(chuàng)作的,兩人的關系可見一斑。在葉大鷹看來,王朔的小說并不適合拍電影,“王朔的文字太有魅力了,我認為目前根據(jù)他的小說改編的影視劇作品沒有一個能夠配得上他的原作。王朔的語言被視聽化以后,就不是那個意思,就變了樣兒了,成了導演的作品,如果那個導演再跟不上王朔的價值觀,就找不到那種感覺。這是我個人的觀點,我自己拍過王朔小說,王朔拿我的人生故事也寫過很多小說。但是,我今天依然這么說,他寫出來的東西挺難拍的。”
葉大鷹現(xiàn)在還特別清晰地記得,《大喘氣》拍完后,有個雜志辦了一個研討會,請一些老專家去看,“老專家氣得罵我:‘你拍的是什么?怎么能把這種社會渣滓當成男主角!’我當時的心態(tài)就是年輕人那時候的叛逆,覺得特別爽。我們這一代人上小學就趕上‘文革’了,我是1958年出生的,就在中間那個坎兒上,學業(yè)基礎都沒打好,等我們高中畢業(yè)的時候,恢復高考了,我們什么都沒學,一直晃晃蕩蕩的。但是,我們怎么就沒有我們的人生???我覺得王朔解決了我們當年的一個巨大的思想困惑,就是我們的人生價值是什么?這觸發(fā)我們?nèi)ニ伎?,難道我們的青春被荒廢了,就真荒廢了嗎?憑什么呀?所以,王朔的作品對我們這代人的啟迪是一個根本的存在的認可。我們在之前只知道講別人的故事,從王朔這兒開始,我們也要講我們自己的故事,講我們自己的人生價值。”
雖然當時是爽了,但隨后葉大鷹的電影創(chuàng)作還是受到了影響,“所以說,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艱難,后來就沒人再找我拍戲了,我之后拍《紅櫻桃》其實也是被逼出來的。人生就是這樣,你當時以為天塌了,活不了了,結果沒想到另外一條路也許更寬?!?/p>
獲得驕傲的同時,也被驕傲給消費了
葉大鷹導演的《紅櫻桃》一鳴驚人,之后他又導演了《紅色戀人》,有了“紅色導演”的標簽,這成就了葉大鷹,卻也禁錮了葉大鷹。
葉大鷹說年輕的時候是打天下的時候,每拍一部電影就希望得到承認,“我拍完《紅櫻桃》,有一些人說不算什么,這就是葉大鷹的偶然之作,我聽完特別不忿。我干嗎那么沖動非要拍《紅色戀人》?就是因為這個,我說我再拍一個給你們看。等拍完《紅色戀人》的時候,人家給你立一個標桿兒,說是‘紅色導演’,我就被立在那兒了,我也挺蒙的。說老實話,我們都是第一次來到人世間,大家經(jīng)歷都是一樣的,誰也不比誰牛多少,對不對?我們獲得驕傲的同時,也把自己的人生搭在那里頭,被那個驕傲給消費了。對此我自己是有切實體會的,年輕時做了很多不懂事兒的事兒,不成熟的事兒。”
葉大鷹也想嘗試不同風格的電影,但是,“由于被貼了標簽,沒有人信你能拍呀,比如你要拍一個特鬧騰的電影,人家覺得你不是那個風格,我也很苦惱。”
現(xiàn)在《永不妥協(xié)》上映,葉大鷹說已經(jīng)過了要證明自己的年紀了,“我不認為自己是多么了不起的導演,我只是覺得自己每部作品都符合創(chuàng)作心愿,能做到這樣,再有一些觀眾愿意看我的作品,我就覺得心滿意足了。就算是觀眾看了電影覺得不好,罵我,也是對我的支持,我怕的是你不看,怕的是你沒態(tài)度。導演不是神仙,你的故事一定有你的局限性,有你的偏見。這些偏見是你的缺點,也是你的優(yōu)點,因為它們形成了你的特點,其實看電影,看的就是你的‘偏見’?!?/p>
如今的電影觀眾趨向年輕化,老導演是否已經(jīng)有了隔代的感覺?葉大鷹不這么認為,“我覺得電影應該挺寬泛的,沒有誰的作品會唯我獨尊,我們年輕的時候也面對超越老一代導演的問題,可是這不意味著老導演就不行了。現(xiàn)在同樣如此,不是說只有年輕導演能吃飯,我們就沒地兒講故事了,只要你故事講得好,一定會有觀眾喜歡,這一點我非常自信?!?/p>
葉大鷹表示,自己也要與時俱進,也得跟上時代,但是,這不代表著“在市場面前跪著拍戲”,“你不能說年輕人愛看青春片,你就去拍青春電影,你都已經(jīng)不明白年輕人想的是什么了,你還拍?”
葉大鷹認為導演還是應該有顧忌,不能為票房妥協(xié),“我們當然希望有更多的觀眾來看電影、欣賞電影,但是,票房不是目標,你不能成為淪為這些資本電影的槍手,不能為他們拍戲啊,為他們拍戲客觀說起來是符合經(jīng)營之道,但是違背創(chuàng)作之道?!?/p>
葉大鷹笑說電影片名是《永不妥協(xié)》,但事實上這些年來他很多事情都在妥協(xié),只是底線不能突破。在這部電影中,葉大鷹特意寫了一個盲童角色,他認為這個盲童是這部電影的靈魂:“就像在黑暗中有一束光照進來的時候,你才覺得那束光的價值。”
葉大鷹認為自己現(xiàn)在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還很年輕,“我自己也在盤算,有生之年還會再拍點兒什么?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很多都不是你能計劃的。有好朋友跟我說,你就把自己拍的每一部戲都當成最后一部,你就會特別努力了。我不用這樣,因為我覺得我好不容易找著這樣一個機會,這次要把它拍完拍好,我下次再也不碰這類題材了。我們總是期待一代一代新的電影人能拍出更有力量的東西。對于我自己來說,我就做點兒力所能及的,我就這水平,如果大家珍惜(我還在拍電影),那么就來捧捧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