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的文學想象 ——中國-尼泊爾文學論壇在京舉行
7月5日,中國-尼泊爾文學論壇在北京以線上線下的方式舉行
7月5日,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尼泊爾學院共同主辦的中國-尼泊爾文學論壇在京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此次論壇以“絲綢之路的文學想象”為主題,探討文學在構建中尼命運共同體中的獨特作用。中國作家協(xié)會主席鐵凝、尼泊爾學院院長耿加·普拉薩德·烏普雷蒂出席論壇并致辭。寧肯、張清華、劉建、北塔、王璐琪等中國作家、學者和阿比·蘇貝迪、約根德拉·普拉薩德·亞達夫、克里希納·錢德拉·夏爾馬、魯?shù)吕け5聽枴ⅠR赫什·波代爾等尼泊爾作家、學者參加論壇。論壇由中國作家協(xié)會書記處書記胡邦勝主持。
中國作協(xié)主席鐵凝在論壇上致辭
鐵凝在致辭中向尼泊爾學院成立65周年表示衷心祝賀。她說,中國作家協(xié)會歷來重視同尼泊爾文學界的友好往來,與尼泊爾學院一直保持密切合作,堅定推進雙邊及多邊文學交流向縱深發(fā)展。雙方簽訂合作備忘錄以來,多次組織作家代表團互訪,加深了兩國作家的了解與友誼,出席論壇的不少作家和學者都曾到訪過對方國家,是中尼文學交往的親歷者、貢獻者和見證者。在“一帶一路”文學聯(lián)盟、“中國·南亞國家文學論壇”等多邊文學機制的建設中,中國作家協(xié)會與尼泊爾學院始終相互支持。中尼兩國作家的心是跳動在一起的,對美好明天的向往是融合在一起的,相互友好、互利合作的步伐是邁進在一起的。
鐵凝表示,絲綢之路涵蓋了世界文明史上一些最復雜、最迷人的內容,千百年來,在絲路上往來于中尼之間的,不僅有羊毛、食鹽、綢緞和香料,還有佛教的經典、朝圣者的腳步。歷史中的風云,黃沙下的腳印,其間有太多動人的故事在等待我們去探尋和書寫。絲綢之路不僅是商貿之路,更是友誼之路、文化之路。作為古老文明的傳承者、千年友誼的續(xù)寫者,能夠擁有絲綢之路這樣一座巨大的文化寶藏,是非常幸運的一件事。
鐵凝說,今天,中尼兩國攜手發(fā)展、加快自身振興,在橫跨喜馬拉雅互聯(lián)互通的網(wǎng)絡中,文學的力量依然不可或缺。相信絲綢之路這條橫亙歐亞大陸的文化大動脈,會以它永恒的美麗,為中尼兩國的文學提供源源不竭的滋養(yǎng);相信兩國的作家朋友們會以文學的方式,拂開歷史的塵埃,去想象和描摹這條文化走廊上的動人篇章,去發(fā)掘和展現(xiàn)人們心靈中最高貴的品格;相信此次論壇的召開,將為中尼文學交流拓寬渠道,為兩國的友好交往史寫下新的一頁,為書寫“絲綢之路”的故事開辟嶄新的天地。
中國作協(xié)書記處書記胡邦勝主持論壇
烏普雷蒂在致辭中表示,此次論壇是疫情發(fā)生之后中尼文學交流的嶄新開始。尼泊爾學院和中國作家協(xié)會是真誠的合作伙伴,尼方視中方為值得信賴、命運與共的朋友,雙方自簽訂合作備忘錄以來,不斷開展作家互訪和作品互譯,定期舉辦研討會,就共同感興趣的問題進行交流。在區(qū)域文學交流方面,雙方先后主辦“中國·南亞國家文學論壇”,展示了本地區(qū)文學合作的獨特范式,有力促進了區(qū)域之間的相互理解。尼泊爾學院高度贊賞中國作家協(xié)會倡議成立“一帶一路”文學聯(lián)盟,期待聯(lián)盟將全球多家文學組織聚集一堂,建立文化領域的世界共同體。他表示,尼泊爾學院將繼續(xù)積極支持中國作家協(xié)會倡導和組織的雙邊及多邊交流機制,相信這些機制和舉措將結出累累碩果。
尼泊爾學院院長烏普雷蒂致辭
論壇上,中尼兩國作家、學者圍繞主題展開廣泛深入的交流。寧肯曾在西藏居住,站在中尼界河邊眺望尼泊爾。對于尼泊爾的想象為他日后的寫作提供了無法言說的鏡像。在他看來,喜馬拉雅山脈、青藏高原是“天然的結構主義”,是一個復雜統(tǒng)一整體,并具有共時性特征。這種地理特色也為自己的小說創(chuàng)作提供了想象的翅膀甚至形式的翅膀。張清華談到,在近兩千年中,因為佛教的傳播,中尼文化有了很多共同之處,即對真與善的追求。中國古代文學巨著《西游記》就集中代表了中國古代文學中,通過佛學觀念的影響所形成的一種世界觀與生命觀,即通過修身以達至善,通過人性至善而接近真理與大同。這種觀念是中國文化、也是東方文化的精義之一,值得今天的世界借鑒。尼泊爾著名長篇敘事詩《穆娜與馬丹》的譯者劉建介紹了中國與尼泊爾的文學翻譯與交流概況。1955年中尼建交,兩國在悠久傳統(tǒng)友誼的基礎上建立了現(xiàn)代新型的國家關系。作為中尼雙邊關系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社會科學和文學交流在兩國建交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逐漸得到增強。季羨林、鄒荻帆、王宏緯等前輩作家、學者曾以文學的方式介紹尼泊爾文化遺產或記錄中尼兩國文化交流的多方面成就。2011年底,《穆娜與馬丹》的中譯本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也在讀者中獲得高度評價。北塔回憶了此前訪問尼泊爾的所見所聞。尼泊爾擁有豐富的世界文化遺產,其佛教傳統(tǒng)深入人心,啟迪人智。尼泊爾人民尤其是作家同行樸實熱忱的性格,對中國的兄弟姐妹一般的深厚友誼,更是給他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王璐琪介紹了自己以絲綢之路文化重鎮(zhèn)敦煌的藝術保護為背景創(chuàng)作的兩部現(xiàn)實主義題材兒童長篇小說。她深入莫高窟感受地理風貌、民俗風景,采訪了很多當事人,并做了長時間史料研讀,以處于不同時代的少年視角,還原敦煌文化,書寫敦煌文化守護者的人生。
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
阿比·蘇貝迪談到了跨喜馬拉雅文化遺產的問題,認為文化遺產面臨全球化的發(fā)展與挑戰(zhàn),中尼兩國在文化遺產方面有共同的經驗。他希望在文學作品中看到中尼文化和歷史聯(lián)系被作家、藝術家所喚醒,也相信絲綢之路能夠給兩國作家?guī)砀鄤?chuàng)造性的想象力。約根德拉·普拉薩德·亞達夫關注絲綢之路及其沿線文化和語言的影響。絲綢之路不僅促進了貿易的發(fā)展,也促進文化、宗教和語言的傳播,為歐亞沿線經濟、思想、政治互動發(fā)揮重要的影響。克里希納·錢德拉·夏爾馬認為,理解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學藝術需要了解其文化的內在精神。他向中國作家簡要介紹了尼泊爾語言和文化特點。尼泊爾有130多種語言,民間文學多種多樣,其文學實踐和文學表達扎根于深厚的宗教文化土壤,他希望尼泊爾作家能夠與中國作家在民間文學領域展開合作,分享經驗。魯?shù)吕け5聽枌⒅心醿蓢P系的特點總結為友好、理解、互相支持、合作和尊重彼此的關切。他介紹說,兩國通過定期舉辦文化節(jié)、友好人士互訪以及展覽、電影節(jié)等活動加強交流,尼泊爾的很多高校也通過學術活動推廣中華文化和文學。他希望在后疫情時代,文學論壇能夠有助于鞏固兩國的傳統(tǒng)紐帶,拓展作家的想象力。馬赫什·波代爾注意到尼泊爾社會對于中國文學日益增長的興趣和中國文學的傳播。尼泊爾人民希望通過中國文學作品更多了解中國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方式,他認為,中國文學市場在尼泊爾有巨大的前景,兩國文學界和翻譯出版界應該做出努力,消除彼此文學在翻譯出版?zhèn)鞑サ确矫娴恼系K。
與會的中尼兩國作家均表示,絲綢之路是聯(lián)系中國和尼泊爾兩個古老文明的紐帶,為作家和藝術家們帶來無窮的靈感。敦煌、加德滿都谷地等文化重鎮(zhèn),見證了絲路文化的交融與興盛。絲綢之路的歷史,是一部不同語言、不同民族、不同文明互學互鑒的歷史。文學是中尼兩國跨越喜馬拉雅山脈進行溝通交流的重要橋梁,橫貫歐亞大陸的中尼作為傳統(tǒng)的友好鄰邦,一直堅持守望相助、彼此支持。相信此次論壇的舉辦,必將進一步深化中尼作家和人民的相互了解,切實促進兩國民心相通,鞏固雙方的文學交往,把兩國文學合作推向全新階段,為攜手打造中尼命運共同體作出積極貢獻。
《尼泊爾之聲》,作家出版社2021年出版
論壇上,雙方還展示并分享了作品互譯成果。近兩年,中國作家協(xié)會和尼泊爾學院不斷加強合作,推動兩國作品互譯出版。匯集了尼泊爾現(xiàn)當代重要詩人作品的詩歌合集《尼泊爾之聲》由作家出版社于2021年翻譯出版。精選中國當代13位詩人經典詩作的《中國當代詩歌》中尼雙語對照版的出版工作也正由尼泊爾學院緊鑼密鼓地推進。文學作品互譯是兩國文學交流的又一重要成果,有助于兩國作家和讀者在閱讀中拉近彼此的心靈。(攝影 王紀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