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于大力推薦優(yōu)秀作品的考慮,中國作家網(wǎng)特開設(shè)“十號會議室”欄目,聚焦那些或受到廣泛關(guān)注的,或仍未被充分重視的文學(xué)新作,約請中青年作家、評論家參與評點,集特約評論、新聞動態(tài)、深度對話、創(chuàng)作心路等相關(guān)信息,與讀者共同展開閱讀與探討,力求以豐富的角度全面呈現(xiàn)作品的魅力。2022年6月總第十期,中國作家網(wǎng)“十號會議室”欄目為大家推薦路也的詩集《大雪封門》。 《大雪封門》由“南部山區(qū)”“東流去”“大雪封門”三輯組成,這是詩人在游走于各地許多年后,首次定睛端詳起自己的故土,她以回憶和語言重新構(gòu)建了濟南南部、地處泰山余脈的“南部山區(qū)”,她遇見“野花”“野菊”“野菜”“野果”“野泉”“野葡萄”“野棉花”,向這些充滿野性的“無用的事物”致敬,在童年時代就熟悉的自然與事物中,中年詩人回歸自我的、獨立的全新境界。 (本期主持人:鄧潔舲)
自1990年1月開始以"路也"為筆名在《飛天》《青年作家》《山東文學(xué)》等刊同時發(fā)表了詩歌以來,路也陸續(xù)創(chuàng)作詩集、散文集、中短篇小說集、長篇小說、評論集等各類著作近三十種。近來出版的主要詩集有《天空下》《大雪封門》等。[詳細(xì)]
《大雪封門》《大雪封門》為當(dāng)代女詩人路也漫游齊魯之地創(chuàng)作的詩歌集,共收錄117首詩歌作品,包含4首長詩。在這本詩集中,一半數(shù)量的作品關(guān)于詩人生長之地“南部山區(qū)”的詩歌,另一半則涉及膠東半島的海及日常經(jīng)驗。[詳細(xì)]
我在山野里漫無目的地行走,走了2020年的一整個秋天和半個冬天,以及2021年的半個春天和半個夏天。我沒有目的地走,去了一些我過去熟悉的地方,也尋訪了更多的陌生的村落和山野。我對這片自以為早已熟悉的土地有了更深的認(rèn)知和更多的發(fā)現(xiàn)。[詳細(xì)]
你何時到南山來/我想請你指揮一個漫山遍野的樂隊/在這里寫詩,寫壞了也值 [詳細(xì)]
群山在背后,他古風(fēng)依舊/蒼天在上,皺紋和傷疤都被曬成了慈祥 [詳細(xì)]
在路也的“南山詩篇”中,無論是寫她在山間的行走與漫游(《夏日》《職守》《進山》《理由》《徒步》《走在山間公路上》),還是寫其山間所見的人(《洗衣人》《賣核桃的老婦》《旋柿餅者》)與事物(《手扶拖拉機》《山貨攤》《山間墳塋》《大壩》)與地方性的歷史遺存(《黃泥小屋》《深秋,齊長城》《到崮上去》),或是更多地寫山區(qū)的自然,凸顯的,都是一個獨特的女性主體。這一主體,亦如其詩集中的另外幾首詩所寫的,“剛剛與相愛多年的人永訣”(《登樓記》),“弄丟了愛情/只剩下獨自一人,越來越孤零”(《草原》)。隨著生命的進入中年,她甚至很享受這樣的“獨自”、這樣的“孤零”,確幸著自己的“中年多么寥闊,有不必合群的喜悅”(《泉池》)。[詳細(xì)]
濟南的南部山區(qū)對于路也而言意義非同尋常,因為這里還是她的出生地,“請讓我離開人群,請讓我獨自一人 / 跟我的童年在一起”(《南部山區(qū)》)。或平坦、或高聳或溝壑縱橫之處以及山間散亂的時光碎片有她的童年,有她的外祖父和外祖母的墓地,有她出生的醫(yī)院,有她曾經(jīng)短暫住過的一個破敗的道觀,有她上過的小學(xué),有她釣魚的水庫,有她買彩色塑料頭繩的供銷社……這里是路也的精神胎記,所以時隔多年之后的詩人在“中年期”的這次“重返”帶有極其濃重的命運色彩和寓言效果,這里的山川、草木、廢墟、遺跡也就指向了記憶的投影和時代的變遷。如今,大山仍然橫亙?nèi)缢?,然而人世變遷和命運的軌跡幾乎逐漸被抹平了。于此,“記憶”作為詩歌最偉大的功能就一次次被激活了,這樣看來詩人既是不幸的又是幸運的。[詳細(xì)]
路也筆下不時出現(xiàn)的對于“虛空”命題的叩問,正是詩人貫徹于其詩歌文本的自覺性和歷史感的表征之一。當(dāng)然,這種叩問不是以哲學(xué)思辨的抽象方式展開的,而是滲透了詩人豐厚的生命經(jīng)驗,以想象的方式演繹,成為詩歌文本的鮮活血肉。譬如,作者在《大壩》一詩里寫道:“頭頂薄云,陽光發(fā)出嗞嗞聲/腳踏深淵與虛空//獨自的我陪伴獨自的我/從大壩上輕輕走過”,“大壩”在這里被作為一個特殊情境,映照兩個自我的分裂與和解。作者的敘述語言看似平白順暢、波瀾不驚,其實隱含著“億兆噸水”形成的巨大壓力。這壓力既是物理層面的,更是心理層面的。而《岬角》一詩向我們展示了一種闊大背景之下的自我的孤獨與虛無:“遙遙地趕到陸地盡頭/迎風(fēng)站在這岬角上/一群梭魚正聞訊向我涌來/海天之間一片虛空”,岬角的渺小和自我的脆弱形成一種同構(gòu)關(guān)系,與海天的浩瀚形成鮮明的對比。[詳細(xì)]
長詩《從此》作為“獨立”譜系集大成者,建構(gòu)起路也詩學(xué)精神的“獨立宣言”。其一,詩中鋪陳諸多意象及其表征,張揚斷裂而非彌合,走向碎片而非整體,進入邊緣而非中心,堅守自我而非大眾,歸于原初而非功效。半島漂移,脫離大陸的依靠;歲月靜好,隨時都會引爆;松開所謂的擁抱,撤退荒誕的等待,中斷難忘的記憶,回歸時間的子午線;同一塊大地發(fā)生割裂,同一片天空逐漸分離,你我也不在同一個宇宙;把殘缺作為完整的姿態(tài),把后退作為前行的姿態(tài),把放緩作為加速的姿態(tài),把放棄作為獲得的姿態(tài),把愛作為個體的姿態(tài);只有獨唱才是真正的歌唱,只有獨舞才是真正的舞蹈,只有獨立才是真正的站立;道路坍塌,不留退路;風(fēng)吹往事,不留痕跡;你我之間,社會失聯(lián);所謂的人生,既沒有終點站,也沒有里程碑,只有獨自來過世界這一事件本身。[詳細(xì)]